日前,海底捞(6862.HK)公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称,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5亿元,同比上升3.1%;净利润47.00亿元,同比增长4.6%,收入、净利润实现连续两年增长。
在整体向好的情况下,经济导报记者也从业绩报告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数据:2024年海底捞自营餐厅减少了19家,新增13家加盟餐厅;自营餐厅平均翻台率4.1次/天,较前一年的3.8次/天有所增长;顾客人均消费97.5元,较前一年的99.1元有所减少。截至2024年底,海底捞共有13.72万名员工,较前一年减少员工约1.65万名,但员工成本却从130.40亿元增加至141.13亿元。

13家加盟餐厅落地,加盟业务贡献1670万元收入
受政策推动与行业复苏影响,海底捞2024年全年共接待顾客4.1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110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5%,平均翻台率达到4.1次/天。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海底捞保持相对稳健的扩张速度,同时继续调整优化门店。2024年,海底捞品牌新开62家餐厅,其中自营餐厅59家、加盟餐厅3家,重启2家前期关停的海底捞餐厅,全年关闭或搬迁70家餐厅。
截至2024年底,海底捞品牌共经营1368家餐厅,其中自营餐厅中国大陆地区共1332家、港澳台地区共23家,自营餐厅数量较2023年减少了19家;由于2024年放开了加盟业务,截至年底加盟餐厅共13家。
对于年报中披露的新开加盟餐厅3家、但年底加盟餐厅共13家的问题,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海底捞是把部分自营餐厅转为了加盟餐厅。年报显示,海底捞加盟业务2024年贡献的收入为1670万元。
海底捞方面表示,13家加盟门店的审核与落地,初步验证了加盟模式在规模化布局中的可行性。同时,加盟模式实施以来,下沉市场展现出强劲需求,超70%的加盟申请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其中有不少来自县级城市。
为了确保加盟商质量与加盟店经营水平,海底捞建立了涵盖资质审核、运营能力评估、长期发展匹配度的三轮筛选机制,从源头保障门店服务质量与品牌调性。“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质量优先、稳中求进的原则,优化区域资源协同与培训支持体系,稳步推进优质加盟网络布局。”海底捞在财报中表示。
员工减少约1.65万人,员工成本增加近11亿元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海底捞2024年推进实施“红石榴计划”,旨在鼓励孵化和发展更多的餐饮新品牌。截至2024年末,海底捞集团通过内部创业创立了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火焰官、小嗨火锅等11个餐饮品牌共计74家门店,覆盖正餐、简餐、快餐等不同消费场景。
受益于以上创新餐饮品牌及露营火锅、校园火锅、企业火锅等多种餐饮场景的贡献,2024年海底捞其他餐厅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9.6%。
年报数据显示,海底捞的员工成本从2023年的130.40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41.13亿元,增幅约为8.2%;员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由2023年的31.5%增至2024年的33.0%。海底捞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公司提高员工整体薪资福利水准,并增加了若干岗位人员,以更好地激励员工和提升顾客体验。
提高员工整体薪资福利水准、增加岗位人员导致员工成本增长这很容易让人理解,不过,从年报数据看,2024年海底捞的员工数量是大幅减少的。
据披露,海底捞截至2024年底共有137178名员工,而截至2023年底的员工数量为153747名,也就是说,1年间海底捞员工数量减少了16569名。
从员工成本具体项目来看,董事薪酬为16157.5万元,比上年的9829.1万元增长了64.38%;其他员工薪金和其他津贴为115.68亿元,增加了约7.45亿元;员工福利10.85亿元,增加了约1.02亿元;退休福利计划供款12.97亿元,增加了约1.62亿元;股份支付费用为136.8万元。相对来说,董事薪酬涨幅最大。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