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海能会将展出一批海上风电装备,图为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
提起珠海航展,公众首先想到的是歼—35A、直—20J等航空领域国之重器的首发亮相,这些国之重器也激起了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现如今,山东也要打造海洋能源装备领域的“珠海航展”了!10月30日至11月1日,2025中国海洋能源与装备产业融合发展国际论坛暨博览会(下称“第二届海能会”),将在青岛中铁世界博览城举行。届时,这场集技术交流、成果展示、项目合作、交易洽谈、金融法律服务“五位一体”的海洋能源行业盛会,有望成为海洋能源装备领域的“珠海航展”。
助力能源产业“由陆向海”
能源,人类文明的基石,社会发展的动力;海洋,地球最大的能源宝库。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能源供求矛盾凸显和能源结构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约束走强,能源产业由陆向海已成为一种大趋势。聚焦海洋能源与绿色能源技术融合创新,推动海洋能源与装备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中国能源和装备制造企业适应趋势,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而且对引领新一代能源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正因如此,第二届海能会才应运而生。
据了解,第二届海能会由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国电投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中石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和中建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是我国首个聚焦海洋能源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推动海洋能源与装备产业融合发展的专业性、国际性、市场性高层次会展活动。
第二届海能会的宗旨,是贯彻“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战略部署,积极适应能源产业由陆向海发展趋势,以高端论坛和专业展示为平台,通过学术交流、专业对接、成果展示,优化资源配置,探寻合作机遇,凝聚发展动能,推动能源产业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我国海洋能源和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动能,使海洋能源产业真正成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支撑、绿色低碳转型强大动能,并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海洋能源行业盛会即将启幕
据第二届海能会主办单位、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副秘书长滕晓东介绍,早在2024年5月,该协会就在深圳成功举办了首届深圳海洋能源经济技术合作论坛;9月,又在青岛成功举办了2024海洋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论坛(第一届海能会)。到了今年5月,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用海政策与前沿技术高级研修班。
在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涉及海洋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的大型会展活动之后,第二届海能会的举办也终于提上了日程。
滕晓东介绍,第二届海能会将于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青岛中铁世界博览城举行,展区面积约40000平方米,预计将有300余家知名企业参展,山东欲打造海洋能源装备领域的“珠海航展”有望吸引超过50000人次的专业观众参会。“相较于第一届海能会,本届展会规模全面升级,内容更加丰富,将是一个集技术交流、成果展示、项目合作、交易洽谈、金融法律服务‘五位一体’的海洋能源行业盛会。”他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届海能会计划设置海洋油气展区、新能源展区和能源专业装备三大特色展区。海洋油气展区将集中展示深海勘探技术、先进钻井平台、FPSO技术等前沿成果;新能源展区将全方位呈现海上风电、光伏、氢能等技术装备及应用;能源装备展区则聚焦LNG技术、专业船舶技术、智能装备等尖端领域,全面展示海洋能源与装备产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届时,一批海洋能源领域的“国之重器”或将亮相。
“大家都知道珠海航展。在多届珠海航展上,我国先后首发亮相了一大批航空领域的‘国之重器’。”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副秘书长佘葆青表示,“我们希望未来将海能会打造成海洋能源装备领域的‘珠海航展’,每一届都能首发亮相一大批‘国之重器’,在推动海洋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让每一个国人都倍感自豪。”
聚焦海洋能源“三链”建设
在佘葆青看来,珠海航展之所以能成为航空领域的盛会,除了首发亮相的“国之重器”外,也因为展会项目的设置与航空产业高度融合,尤其是为航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展示和对接的平台,促进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环节的协同发展。正因如此,第二届海能会的项目设置,也与新时代海洋能源产业高度融合。
据第二届海能会组委会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智能制造研究室副处长赵明君介绍,第二届海能会同期将举办的多场论坛: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将以 “新时代中国海洋能源与装备产业融合发展与国际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海洋能源电气化与智能化、蓝色能源与绿色能源融合创新等核心议题;项目预研论坛将聚焦国土空间管理“多规合一”管理改革背景下的无人岛开发与能源岛建设试点论证;国际论坛设立RCEP框架下海洋能源经济技术合作专场,搭建跨境交流平台;平行分论坛分别针对海上风电、光伏、氢能、AI+海洋能源等热点领域,邀请行业专家发布最新技术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赵明君表示,在全球能源转型与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海洋能源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因如此,第二届海能会所推动的新时代海洋能源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也就有了进一步的科学指引和思想遵循。也正因如此,第二届海能会的举办,更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他表示。
“最后,第二届海能会的举办,将为塑造新时代海洋能源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搭建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海洋能源与装备制造产业的融合创新与国际合作,助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赵明君表示。
新闻同期声:
RCEP推动海能企业“走出去”
如上所述,第二届海能会同期将举办的多场论坛。而除开幕式暨主旨论坛外,国际论坛还将设立RCEP框架下海洋能源经济技术合作专场,搭建跨境交流平台。
据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副秘书长佘葆青介绍,2020年11月15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这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RCEP的正式签署,不仅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巨大胜利,而且对于推进中国高水平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
佘葆青表示,自2022年RCEP正式生效以来,协定平稳实施,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区域贸易、投资增长注入了新动能,而且激发了我国和RCEP区域经济潜能。RCEP协议正式生效并持续释放经济红利,是一次历史机遇,进一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探索在RCEP框架下海洋能源经济技术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海洋能源企业及整个能源产业竞争力,推动中国能源经济技术高质量发展,而且有利于连通 RCEP 贸易与能源要素联系,夯实RCEP合作基础,拓展RCEP合作内容,推动中国海洋能源企业“走出去”,以国内循环吸引 RCEP资源要素,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形成的新的发展格局。
无人岛也可以是产业机遇
在第二节海能会的平行论坛中,组委会设立了一个论证单元:“无人岛开发与能源岛综合建设试点论证”。
据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能源与装备建设分会副秘书长滕晓东介绍,该单元将探讨如何将无人岛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机遇,并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能源安全、生态保护科学统一起来,推动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技术创新。
“我国是一个多岛屿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7600个岛屿,其中,无人岛大约有6900个。2011年原国家海洋局曾公布了首批176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岛名录,涉及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8个省区。”滕晓东表示,无人岛的开发与利用,关键在于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问题。而认真探索无人岛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科学研究无人岛开发与能源岛综合利用途径,应当是新时代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