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即“并购六条”)出台正好一周年。
据统计,一年来,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2100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230余单。特别是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累计披露资产重组超1300单,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重大资产重组近160单,是去年同期的2.3倍。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并购重组正成为上市公司转型突破、向新求质的“加速器”。

“并购六条”强调资本市场要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此背景下,以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并购重组的热门赛道。
据证监会统计,“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半导体产业并购重组事件数量达230余起,较上年同期增长近40%,成为新质生产力领域并购重组的重点方向。
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表示,“并购六条”有助于发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为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加快产业升级和加大自主创新创造更有利的制度条件和市场环境。
支付方式多样也是如今并购重组市场的一个显著变化。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华海诚科(688535.SH)、凌云光(688400.SH)、富创精密(688409.SH)等多家公司在并购重组中,运用发行股份、定向可转债、定增募资、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方式实施并购。
多元化支付工具的创新应用,打破了过往以支付现金为主的交易方式,能较好满足多个利益主体的差异化诉求、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有效激活了市场主体的并购活力,进一步发挥了资本市场在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
此外,“并购六条”明确了提高监管包容度和审核效率。一年来,随着审核流程优化、审核周期缩短,重组效率明显提升。
2025年以来,交易所审核通过、证监会注册生效的重组项目数量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是去年同期的2.4倍。2025年已注册项目交易所平均审核用时约一个月,低于去年同期审核用时。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未来需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实施并购重组,优化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落地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放松对募集资金用途的监管等。
展望并购重组市场未来趋势,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认为,将继续保持活跃,并购重组的数量和规模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产业驱动型并购将成为主流,科技行业如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将继续成为并购重组的热点领域。同时,多元化支付方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购重组的交易方式将更加灵活多样。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