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价一日翻倍,次日腰斩再腰斩,市值单日蒸发超2000亿港元!港股创新药板块9月16日上演的惊险剧情,将市场目光聚焦于股票代码中带“B”的特殊群体。
9月16日,港股市场见证了一场堪称史诗级的股价过山车:药捷安康-B(02617.HK)在早盘暴涨超50%后,午后突然闪崩,从历史高点679.50港元急速坠落,收盘报192港元,单日跌幅高达70.83%。而这仅仅发生在此前一个交易日暴涨115.58%之后。两天内,投资者既经历了财富急速膨胀的狂喜,也品尝了资产大幅缩水的震惊。

疯狂行情,新股三日创造50倍收益神话
公开信息显示,药捷安康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江苏南京,是一家专注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的小分子创新疗法的创新药公司,今年6月23日才以13.15港元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9月8日,药捷安康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
9月10日,公司宣布其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TT-00420)合并氟维司群治疗HR+/HER2-复发或转移性乳癌的II期临床试验,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默示许可。
这一利好消息迅速成为股价启动的导火索,而公司9月8日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更是为内地资金涌入打开了通道。
带“B”标识,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特殊身份
药捷安康-B名称中的“B”后缀,是港股市场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特殊标识。
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带有此标识的企业通常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商业化盈利,投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上市公司。
这些企业往往完全依赖技术突破或药物获批才能产生未来收入,股价对研发进展和监管审批高度敏感。
数据显示,药捷安康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0元,研发开支为9843万元,管理费用为2747万元,期内亏损达1.23亿元——这是典型带“B”企业的财务特征。
微小流通盘,股价剧烈波动的隐形推手
除了公司基本面因素外,药捷安康-B此次股价剧烈波动的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流通盘很小。
根据公司招股书,在总股本3.97亿股中,仅有1528.10万股可供二级市场交易,占比不到4%。
小流通盘意味着少量资金就能显著影响股价,容易产生暴涨暴跌的现象。这在港股市场的生物科技板块中并不罕见,但药捷安康-B的波动幅度仍然令人瞠目。
9月16日午间,公司已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确认交易价格及成交量近期出现异常变动,但董事会表示“概不知悉导致股份出现该等股价及成交量异常变动之任何原因”。
港股“B”标识,风险分层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港交所引入“B”标识机制旨在帮助投资者区分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除了“B”代表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外,港股市场中还有:
“-W”代表同股不同权企业;
“-R”代表人民币计价交易;
“-SS”代表合订证券。这套后缀系统提供了明显的风险提示,使投资者能够快速识别公司属性和潜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港交所对创业板转主板的公司已不再强制添加“B”标识,更多通过股票代码区分(创业板代码以8开头,主板以0或1开头)。
创新药狂热,资本市场追逐科学梦想的缩影
药捷安康-B的暴涨暴跌不仅是单个股票的现象,更反映了整个创新药领域的投资热情与风险。
在最高点时,药捷安康-B市值一度接近2700亿港元,接连超过信达生物、中国生物制药等老牌创新药企,直逼港股创新药“一哥”百济神州的3000亿市值。
这家总部位于江苏南京的企业,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的小分子创新疗法。其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MTK),已在中美两地开展多项针对胆管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试验。
市场对创新药企业的热情追捧,体现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也反映了投资者对生物科技行业高成长性的期待。
市值大起大落的背后,是市场对创新药企业估值模型的重新思考。
专业投资者关注的是研发管线成熟度、临床进展阶段和最终商业化可能性;而散户投资者往往容易被短期涨幅吸引,忽略背后风险。
药捷安康-B在公告中坦言:“公司交易价格及成交量近期出现异常变动”,却无法解释具体原因。这种情形在港股“B公司”中并不罕见。
投资者应当清醒认识到:创新药投资≠赌博,看懂规则才能守住钱袋子。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财经研究员 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