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贝预制菜”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认其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存在较大差异,未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承诺10月1号之前,会对全国门店陆续实施调整。
“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业内人士认为,预制菜行业在经历前期狂热后,正进入“冷静期”与“洗牌期”。消费者对“科技与狠活”的担忧、行业标准的缺失、B端与C端需求的博弈等问题凸显。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编制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所以,罗永浩所说西贝售卖的是预制菜与贾国龙所说的西贝没有预制菜,存在概念上的不一致。
而现实的情况是,连锁餐厅对预制菜的需求在迅速扩大。美团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连锁餐厅占餐厅行业的比例从2021年的18%增长到2024年的23%。
预制菜行业高速发展,安全是底线
近年来,在餐饮连锁化加速与消费者追求便捷高效生活的双重驱动下,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展现出巨大潜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上升趋势。随着行业科技进步和扶持政策落地,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得利斯作为山东知名的预制菜生产企业,2015年开始布局预制菜产业,2020年建成10万吨的肉制品和预制菜深加工车间。得利斯董事长郑思敏认为,预制菜未来的发展,不仅仅是在规模上的爆发,更重要的是在品质和品牌建设上的努力。
今年6月,味知香董事长夏靖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预制菜行业的繁荣与挑战并存。目前行业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隐患、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对预制菜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长期来看,优质产品将会是人们的消费选择。
知情权是消费者最好的“菜”
近日国家权威媒体也开始对预制菜行业接连发声。《人民日报》文章称,预制菜讨论要在交锋中抵达共识!信息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新华社》文章称,“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消费者反对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隐瞒和欺诈”。
预制菜的讨论已从“吃不吃”转向“怎么吃”和“是否知情”。消费者有权知道吃进嘴里的东西是什么、怎么来的。餐饮商家追求效率、控制成本无可厚非,但这绝不能以牺牲消费者的知情权为代价。
预制菜挑战的不在于技术层面,而是在于如何与消费者建立起信任纽带。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必须以健康、透明为前提,绝不能剥夺消费者的知情权。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宪亮 实习生 益家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