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工人在组装产品。 |
在宁津县经济开发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工厂内智能生产线有序运转,健身器材、电梯、汽车零配件等从这里下线,发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这个有着“锢漏之乡”“小炉匠之乡”美誉的鲁北小城,正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华丽转身,书写着五金机械产业的跃迁故事。 从“锢漏扁担” 到产业集群 宁津的五金制造基因深植于历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依托传统五金手艺,宁津逐步发展出纺织机械、农用机具等初级制造产业。如今,宁津已形成以“一金一木”(五金机械制造和家具制造)为核心的加工制造业体系。其中,“一金”产业拥有经营主体5711家,可细分为健身器材、电梯、农机、汽车零配件等21个门类。经营主体多、生产制造能力强,产业链所需的零部件均能实现县内配套。 目前,宁津已形成近3000家健身器材企业的产业集群,年产值近140亿元,占据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最大的商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该县聚集了300多家电梯企业,年产值超60亿元,既有建筑加装电梯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整梯及零部件生产集群地。宁津还荣获中国五金机械产业城、中国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称号。 从“单点突破” 到“全链协同” “我们牢牢把握‘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专业功能县城’发展定位,立足五金机械制造和家具制造‘一金一木’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以‘宁津健身器材’‘宁津电梯’‘宁津家具’‘宁津农机’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提规增量、企业提速增效、品牌提质增值、要素提优增能,形成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支撑。”宁津县委书记高善玉道出了产业发展升级的核心密码。 为了打通产业链堵点、补齐断点,宁津实体化运行产业办,加强产业横向集聚和垂直整合。重点打造了原材料、零配件“两市场”,以及初加工、物流、设计、展销、检测、金融服务“六中心”。创新推出“产业办+产业链+行业协会+首席政府服务官”机制,1080名服务官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积极培育“宁津健身器材”“宁津电梯”“宁津农机”等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已授权企业53家。在健身器材领域,已形成从管材生产、塑料配件到整机组装的完整链条,原材料及配件本地配套率超过95%。电梯产业从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到导轨、轿厢等配套产品,300多家企业分工协作,形成“研发—生产—安装—维保”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从“传统制造” 到“智改数转” 在大胡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焊接机器人在30秒内完成过去15分钟的工作量,这正是宁津产业“智改数转”的生动写照。 宁津引入腾讯云、老虎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平台+数据+应用”的数智赋能模式,推动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产业链上云”四大工程,累计上云工业企业257家,成为德州市首个拥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和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县,入选首批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迈宝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联合研发的智能训练系统,能实时捕捉用户体脂率、心率等数据并生成个性化方案,相关技术获得76项专利。 从“国内领先” 到“全球布局” 在宁津各企业的展厅,来自不同国家订单的产品包装随处可见。健身器材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梯企业在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汽车三元催化器远销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机产品成功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家。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宁津县累计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31.3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27.8亿元,增长22.3%。 “借展出海”是当地的外贸突围策略。宁津通过“请进来”自主办展与“走出去”外出参展双向发力,不断提升宁津品牌知名度。今年以来,该县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组织企业参加德国FIBO展、中国国际电梯展等国内外重要展会26次,自主承办第二届健身器材展览会等,帮助企业走出去,将优质资源引进来,累计达成意向订单超73亿元。 (孟娟 郑若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