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现场 新华社发
近年来,全球国际贸易格局深刻调整,货物贸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增长承压,而服务贸易凭借其高附加值、强创新性的特质,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发展活力。2024年,全球服务贸易增速达到7%,是货物贸易增速的3倍以上。相关预测显示,到2040年,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将从当前的22%提升至33%以上,服务贸易正逐步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战略地位持续提升。从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到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再到常态化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大平台活动,我国不断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稳步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水平。202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7.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较货物贸易高出9.4个百分点,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山东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优势与现存短板
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服务贸易发展具备坚实基础与显著优势。近年来,山东服务贸易总量稳步扩大,发展势头持续向好。2024年,山东省服务进出口额达3677亿元,同比增长18.5%,大幅高于同期货物贸易2.8%的增速;全省服务贸易企业数量突破14000家,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在平台建设方面,济南、青岛、威海三市成功获批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济南、青岛、烟台三市跻身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山东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坚实的支撑体系。
与此同时,山东服务贸易发展仍存在短板亟待补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量规模偏小,与贸易大省地位不匹配。长期以来,山东服务进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6位,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稳定在5%左右,而其货物贸易占全国比重接近8%,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与山东作为外贸大省的整体地位不相适配,存在明显的“货物贸易强、服务贸易弱”的不均衡现象。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偏重,新兴领域发展滞后。从贸易结构来看,山东服务贸易高度依赖传统领域,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加工服务的进出口额合计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接近六成;而金融服务、文化动漫、电子竞技、体育娱乐等附加值高、成长性强的新兴服务贸易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合计占比不足1%,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

二、山东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
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山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实现外贸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未来,山东需聚焦产业基础、市场主体、数字化赋能等领域持续发力,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外贸稳增长、提质量。
(一)深化试点平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全面深化济南、青岛、威海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依托齐鲁软件园、青岛软件园、青岛国际创新园等国家和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聚焦信息技术研发、海洋信息化服务、医疗信息化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新兴服务领域,加大政策扶持与资源投入力度,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服务贸易产业体系,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基础。
(二)培育优质市场主体,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加快培育壮大服务贸易市场主体,一方面,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自主品牌;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引导企业设立以研发设计、应用测试、运维服务等功能为主的专业服务部门,实现从“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变。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激励,培育一批在行业内具有引领力、在国际市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领军型服务企业,带动全省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强化数字化赋能,探索业态模式创新
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服务贸易提质增效。在传统服务领域,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运输、加工、维修、建筑等行业的融合应用,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在新兴领域,积极开展数据要素跨境流动试点,大力发展数据采集、数据标注等数据服务产业,探索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支持济南、青岛等重点城市定向引进头部数字贸易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引领全省数字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对外开放研究所负责人 赵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