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由山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与富宝资讯—卓创资讯联合主办的2025华东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区域大会,在济南成功举办。大会以"共拓回收 共筑锂想"为主题,汇聚协会代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近200位代表,共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大计。
山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秘书长高超在致辞中表示,山东省作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国第四、动力电池淘汰量全国第六的重要市场,正在通过构建"十百千"回收网络体系,推动团体标准与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目前,该协会已发布5项回收体系标准,未来将强化区域协同与产学研合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模式"。富宝资讯锂电事业部总经理吴淮民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深耕大宗商品及锂电池产业链信息服务的平台,富宝资讯致力于破解行业信息壁垒、提供企业经营发展的产业数据支持、促进资源高效对接。他指出,山东地处华北与华东资源流通枢纽,具备港口物流与电池制造龙头双优势,是构建跨区域回收闭环的理想起点。面对千亿级市场窗口期,本次大会旨在推动南北协作、标准互认与渠道共建,实现“电池去哪儿,回收到哪儿”的产业愿景。
山东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协会副秘书长杨阳,详细介绍了山东省"实体网络+数字平台+金融支撑"的三级回收体系。该体系正在构建覆盖全省的"5公里回收圈",计划到2029年实现年回收动力电池5万吨,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山东太古的业务总监王雷在报告中提出"电池不出省"区域直供模式,通过省内回收网络降低运输成本与环境风险。该模式已在小汽车、公交等领域试点,为构建区域闭环回收体系提供了实践样本。
随着欧盟新电池法的实施,碳管理成为会议关注焦点。北辰循环代解决方案市场经理广富分享了预处理和湿法冶金阶段的碳排热点识别与工艺优化方案。通过数字化和区块链技术,企业实现了碳足迹精准核算与溯源,其中预处理工艺碳减排达63.5%,为行业应对国际碳监管提供了技术路径。在技术突破方面,大为环保的总经理李晓林在报告中展示了“带电破局,智护未来”的连续碎解系统,当前锂电池破碎技术方向主要呈现三个大类:放电破碎、精细化拆解、带电破碎。大为环保深耕带电连续破碎,该技术可在氮气保护下实现带电电池安全破碎,处理效率达每小时2吨,已应用于多个海外及国内大型项目。
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贾垂波详细介绍了"氮气保护带电破碎+多级分选+无氧热解"技术,该技术可实现黑粉中铜铝含量低于0.5%,铜纯度≥98%。同时公司采用“原料锁定+技术模块化+轻资产输出”三位一体打法,构建“资源+技术+数据”循环平台,构建覆盖回收、拆解、再生、梯次利用全链条产业枢纽。富宝资讯锂电池回收产业链主管罗珺洁在《2025年中国锂电池回收市场行情分析与未来展望》的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破碎企业产能超每年282.9万吨,但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在10—15%区间震荡。中国湿法企业黑粉处理产能超每年238.3万吨,行业产能利用率同样处于低位水平,多在20%—30%区间震荡。当前供需错配及产能空置现象较为严重,回收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需合理规划产能布局及经营策略。
威尔能环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光文及团队,展示了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的修复再生技术,通过原位赋磁、柔性脱粉等工艺,实现成本降低20%、碳减排30%、废渣减量95%的重大突破。预计至2035年,磷酸铁锂修复再生市场规模将破万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绿能环宇总经理刘晓军在报告中表示,公司通过"电收收"平台构建全国回收网络,已布局137个网点,年处理电池1万吨。公司聚焦低速车、农机、储能等场景,推出智能换电、无人农机等产品,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暨南大学王飞副教授提出的新型湿法剥离液技术,可在低温下高效分离黑粉与集流体,石墨杂质金属含量低于5ppm。该技术为在东南亚开展黑粉粗加工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显著降低运输与处理成本。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大会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分享、市场分析和实地考察,为行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交流平台。面对千亿级市场与国际绿色壁垒,行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构建合规体系、深化区域合作,共同迎接动力电池回收的"黄金时代"。大会期间举办的多场供需对接活动和商务考察,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务实合作,为华东地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