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经导财评丨监管追责新逻辑​:退市绝非“免罪符”
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5-9-8 18:23:26  

9月5日晚,当退市公司龙宇股份及相关责任人收到3810万元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时,资本市场再次清晰感知到“退市不免责”的监管力度。这家因财务造假黯然离场的企业,与年内24家退市公司收到25张罚单的群体数据相互印证,勾勒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从“退市出清”向“全链条追责”升级的鲜明轨迹。

截至9月7日,今年退市公司罚单数量已逼近去年全年。这种高压态势不仅改写了“一退了之”的旧格局,更是在重塑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底层逻辑。

从数据维度观察,监管追责力度的跃升呈现出显著的量级突破。2023年全年,32家退市公司中仅部分收到后续处罚,2024年华铁股份创下累计5565万元罚款的个案纪录,公司实际控制人宣瑞国单人次被罚金额达950万元,这种“罚到人、罚到痛”的特征,与2024年证监会全市场739件立案、1327人次处罚的整体数据形成呼应,显示出退市环节已成为监管执法的关键战场。

立体化追责体系的构建,让退市公司的违法成本呈现几何级增长。龙宇股份的财务造假案并非孤例,从康得新原董事长钟玉获刑15年,到美尚生态被移送公安机关并启动特别代表人诉讼,行政罚款、刑事追责、民事赔偿的“三罚联动”机制已形成闭环。立体化追责,让“长牙带刺”的监管机制真正落地。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退市不免责”正在重塑市场价值评估体系。过去“壳资源”炒作盛行的背后,是退市成本过低导致的逆向选择。而今监管层通过三大举措切断灰色路径:一是严格退市标准,将连续多年财务造假、内控失效等情形纳入强制退市范畴;二是强化中介机构责任,把审计意见作为退市决策重要依据;三是通过并购重组监管削减“壳价值”,严防低效资产注入。当华铁股份因未披露年报在退市后仍被多次追责,当泰禾集团退市两年后因信披违法领受600万元罚单,市场终于认识到:退市不是违法者的“避风港”,而是法律责任的“新起点”。这种预期改变,正在引导资金从“炒差炒壳”转向价值投资,为优质企业腾出发展空间。

当然,监管效能的持续释放仍需制度创新的加持。当前,多家退市公司仍处于处罚程序中,如何进一步缩短追责周期、提高执法效率,考验着监管智慧。参考泽达易盛、紫晶存储案13亿元民事赔偿的成功经验,未来可推动建立“行政处罚与民事赔偿”的衔接机制,将行政认定直接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支撑,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同时,针对退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的问题,需强化交易所对退市板块的持续监管,确保投资者知情权不受损害。

在“零容忍”监管常态化的背景下,“退市不免责”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实践。这场监管革命的深层意义,是让法治成为资本市场最坚实的基石,让诚信成为市场主体最宝贵的资产。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2份任职许可公布,涉及蓬莱农商行董事长、行长等
·> 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发,山东今年电解铝绿电消费比例26.2%
·> 盒马的新“坐标”
·> 王文京重掌帅印后,用友网络携连亏成绩单冲刺港股
·> 倒计时1天!第五届山东省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即将举行!
·> 2022年年收入仅6万、高管薪酬却数百万,思哲睿科创板上市有动静了!
·> 万华化学增51亿!山东国资A股公司一周市值表现(7月7日至11日)
·> 经导财评丨财政政策“持续用力”空间足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5182043号-1 公安备案号:鲁公网安备37010002000297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