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五粮液(000858.SZ )披露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7.71亿元,同比增长4.19%;归母净利润194.92亿元,同比增长2.28%。虽然营收和净利润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五粮液的中低端酒在销售端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五粮春、五粮醇、五粮特曲、尖庄等其他酒类产品报告期末库存同比下滑54.05%,显示出市场消化能力的提升。然而,这些产品的毛利率仅为60.74%,同比下降1.49%,不敌五粮液“高端”产品的86.45%,拖累整体毛利率。
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整体业绩承压,“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作为白酒巨头,五粮液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恰与其品牌特点相吻合——既有“稳”的底色,也有“韧”的支撑。而这背后,也反映出五粮液为追求稳定增长所做出的战略调整。
营收净利增速放缓
上半年,五粮液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双双放缓。与2024年半年报相比,其营收同比增幅从11.3%回落至4.19%,归母净利润增幅从11.86%显著下降至2.28%,整体增长动能明显减弱。
其业绩承压表现,在二季度更为突出。数据显示,五粮液二季度实现营收158.31亿元,同比微增0.1%;归母净利润为46.32亿元,同比下降7.58%。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五粮液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二季度净利润同比负增长情况。
二季度,白酒行业整体承压,多数企业营收与净利润同比下滑,部分头部企业如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放缓。不过,龙头贵州茅台仍保持稳健态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28%,净利润同比增长5.25%。另有部分企业如舍得酒业,虽营收小幅回落,净利润却大幅增长139.48%,引发市场关注。相比之下,五粮液的业绩表现则显得韧性不足。
虽然公司未在报告中明确增速放缓原因,但业界普遍认为,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的竞争加剧对五粮液带来了较大影响。在高端白酒市场,茅台等竞品凭借强大品牌影响力和独特营销策略,保持较高增速,挤压了五粮液的市场空间。叠加当前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影响,高端白酒需求增长受限。五粮液作为高端白酒龙头,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不过,对于行业环境的变化,五粮液在2024年年底就做出了预判。其前瞻性地将2025年确定为五粮液“营销执行提升年”,围绕机制改革、产品动销、渠道优化、品牌营销等方面,制定了调整战略以及运营优化方案。
4月8日,五粮液集团启动自2023年以来的第二次股份增持计划,截至7月份,集团公司已累计增持817万股股份,金额超11亿元,持续地向市场传递其对五粮液股份公司的发展信心。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9家机构对五粮液2025年业绩给出预估。其预测营业收入约为975.3亿元,预计较2024年增长3.79%;归母净利润预计达454.4亿元,同比增长2.83%。尽管两项指标仍维持正增长,但增速较以往已出现明显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机构预测五粮液主要同业竞争对手仍将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具体来看,其对贵州茅台2025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的预测增速分别达8.82%、8.79%,对古井贡酒与山西汾酒的业绩预测增速则维持在10%左右。若这些预期顺利兑现,头部酒企间的增长分化态势或将进一步加剧,五粮液在市场中的地位也将面临挑战。
中低端酒热销拖累毛利
随着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五粮液的中低端酒悄然畅销。但是其偏低的毛利对整体毛利造成拖累,或为净利增速放慢的重要原因。
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上半年公司期末库存同比大幅减少46.68%。值得注意的是,五粮液酒产品(高端酒为主)期末库存量显示同比上升41.26%。因而整体库存水平的下降,主要与占比更高的其他酒类产品(中低端系列酒为主)库存大幅减少有关——该类产品期末库存为17271吨,同比大幅下滑54.05%。
对于存在显著差异的库存量,公司解释称,当前白酒行业正处于深度结构性调整阶段,消费者偏好逐步转向中低价位产品,带动了该类产品销量的显著提升。五粮液酒产品库存走高,则是由于2025年春节时间相对较早,公司为把握销售旺季主动实施前置备货策略,因而期初库存水平较往年有所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低端酒本身毛利率远低于高端的五粮液系列产品。上半年,五粮液酒类产品整体毛利率微降至82.2%,较上年减少0.39个百分点。其中,五粮液系列产品毛利率为86.45%,而其他酒产品毛利率仅60.74%。中低端酒偏低的毛利水平,在其销量增长带动整体营收的同时,对公司整体毛利造成了拖累。
尽管五粮液方面表示,公司正在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渠道精细化管理工作”,旨在“平衡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的关系”。但短期内,中低端产品的热销仍将对公司毛利率形成压制。
“中低端市场虽然是增量空间,但竞争激烈且利润率低,五粮液需要谨慎把握产品结构策略。”一位券商食品饮料分析师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年轻化”的尝试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当前,1985年前出生的商务及管理人群已成为白酒市场消费的主力军,而1985年至1994年出生的普通白领以及“95后”的职场新人被视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6月20日,五粮液在股东大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在20至35岁人群的酒类喜好里,白酒仅占19%,远低于52%的啤酒及29%的洋酒、果酒。年轻人群体中,超过60%都更偏好低度酒。
针对主力消费群体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五粮液“85后”副总经理王源培在股东大会上提出要“全方位推进产品年轻化,降低酒精度数,外观设计融入潮流元素”。据王源培介绍,2024年底,五粮液成立了跨部门年轻化专班,意图整合研发、设计、营销资源,构建快速响应市场的机制。
8月26日,五粮液推出了全新的29度五粮液·一见倾心,并借助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直接预售,500ml产品预售尝鲜价定在399元/瓶,100ml*3瓶礼盒装售价300元/盒,这一定价被认为既有仪式感,也更亲民。
为了更贴近年轻人的市场,打破和年轻人的“代沟”,五粮液在新品发布之际,还邀请了华语乐坛极具影响力的歌手邓紫棋担任全球代言人——这也是五粮液第一次如此鲜明地把明星代言与新品绑定。

王源培认为,培养年轻消费群体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消费偏好。若白酒企业还想和年轻人对话,就必须要理解他们的价值观,以及“好喝不贪杯,微醺胜买醉”的惬意哲学。而五粮液29度的低度化尝试,本质上也是为了迎合年轻人轻饮、微醺、悦己的饮酒需求。
不过,低度酒市场的竞争也颇为激烈。近年来,市面上涌现出了一批专注于低度酒的新锐品牌,如梅见、落饮、贝瑞甜心等。这些品牌更擅长与年轻消费者沟通,目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相较之下,五粮液作为传统白酒巨头,此阶段面临品牌转型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五粮液在营销投入方面仍延续了“求稳”的保守基调。上半年五粮液在广告宣传推广费方面投入35.61亿元,同比增长3.50%,低于行业部分头部企业5%-8%的营销费用同比增幅。在年轻化营销中,仅针对29°五粮液・一见倾心等核心新品集中投放宣传资源。整体来看,公司在行业调整期仍保持了审慎的费用投入策略。
随着中国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五粮液如何平衡传统与创新、高端与大众、利润与规模的多重关系,将决定其未来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年轻化转型之路刚刚开始,传统白酒巨头能否成功拥抱新一代消费者,仍需市场检验。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潇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