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等六大重点行动,要提升包括模型基础能力在内的8项基础支撑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提出强化政策法规保障,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
如今的“人工智能热”,很容易让人想起近30年前的那场互联网泡沫。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半段,“互联网”一如现在的“人工智能”,也是时髦的概念。尤其是在美国股市,投资者将大量财富投入价值被高估的高科技公司中,许多投机性公司却赚不到一点利润,白白浪费了大量投资。最后泡沫破裂,大量资本撤出,给行业留下一地鸡毛。
“快进快出”仅仅是投机资本的负面效应之一。实际上在国外,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受到投机资本的“侵蚀”,比如通过制造概念炒作推高估值,导致技术与商业价值脱节,再如投机资本集中涌入营销等热点赛道,导致人工智能基础技术被人冷落。一些原本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也为了配合投机资本快速变现,将一些并不成熟的技术推向市场,造成重大损失。
《意见》提出“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实际上给出了一个明确信号:我们发展人工智能,要的就是脚踏实地的“耐心”。
一般来说,耐心资本以10年以上作为投资周期,相对于投机资本,耐心资本往往更支持原始技术突破。而且,人工智能研发具有高不确定性,耐心资本通过 “容忍失败” 机制,降低了创新风险。此外,早有报告指出,耐心资本更注重技术应用的社会价值。这种“技术向善”的理念,与投机资本忽视伦理风险形成鲜明对比,更响应了《意见》中,对于“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准则等,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相关立法工作”的要求。
总之,耐心资本通过构建创新生态、包容技术试错,为人工智能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基因。至于“快进快出”的风险投资,自有完善的投资退出机制相制约。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