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3日,《2025年第二批山东省海洋服务业重点项目拟支持名单》(下称《名单》)结束公示,山东海洋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申报的“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服务效能提升项目”,以及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申报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能力提升项目”等34个项目名列其中。通过公示后的项目,主要采取定额补助方式,原则上项目补助金额最高500万元。
2024年,山东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已达51.3%。本次对海洋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支持,主要以强化海洋服务业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和拉动作用为目标,强优势补短板相结合,重点在海洋信息服务等六个领域实施。山东省海洋局方面表示,海洋服务业是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下一步,山东将推动全省生产性海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海洋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提高海洋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加快形成全省海洋服务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全省构建形成特色彰显、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海洋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根据《2025年度第二批山东省海洋服务业重点项目申报指南》(下称《申报指南》),本次海洋服务业重点项目主要采取定额补助方式,原则上一般项目补助金额最高300万元,省部共建的涉海重大平台建设项目补助金额最高500万元。纳入补助范围的企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不超过该项目审定总投资的15%。
此外,本次海洋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持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技术服务、涉海经营服务、海洋社会团体和基金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旅游业六大领域的实施。
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几家《名单》上榜企业,注意到这些企业一直在各自领域积极投身海洋服务业,并希望借助海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公司的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比如入选《名单》项目、“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运维关键技术研究与能力提升项目”的申报单位——山东鲁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该公司认为,目前海水淡化水主要用于工业,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实现工业与海水淡化的高度融合,仍旧是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然而,海水淡化工程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的设备陈旧、水质等条件的波动,会导致既有工艺的不匹配、运行成本增加等问题。所以,该公司才实施并申报了上述项目,希望一方面全面提升运维水平,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格局,推动海洋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海水淡化行业被认为是海洋新兴产业的代表。据山东省海洋局方面介绍,2024年,山东全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能级跃升,全年实现增加值46.7亿。目前,全省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53处,日产规模达86.7万吨,居全国前列。
形成海洋服务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山东省在培育壮大海洋服务业方面取得较好成效。2024年山东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51.3%,增加值同比增长已达6.9%,拉动海洋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拉动地区国民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支持海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必然选择。
2024年,山东海洋旅游蓬勃发展。据测算,山东沿海7市接待国内游客4.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3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6%。而根据《申报指南》,涉海法律、仲裁、劳务、知识产权等涉海商务服务,海洋产品批发和零售、海洋旅游服务等涉海经营服务,均在重点支持范围内。
由于2024年外需回升带动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海运贸易航线网络不断织密,海洋运输体系更加顺畅。据了解,2024年,山东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居全国首位;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到420万标箱,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名单》入选项目中,有很多与海洋运输业密不可分,比如青岛国测海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港口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青岛杰瑞工控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船舶状态及环境智能感知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至少有4个项目与船舶航运、港口运维领域直接相关。
2024年,山东深入实施海洋数字经济培育行动,打造海洋领域新技术应用场景34处,海洋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而在《名单》入选项目中,包括开篇提到的“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服务效能提升项目”在内,共有至少16个项目,与新技术应用密切相关。
山东省海洋局方面表示,下一步,山东省海洋服务业发展将坚持“重点突出、示范带动、统筹合力、协调发展”的总体原则,聚焦“塑优势,补短板”,用好海洋服务业专项资金,推动全省生产性海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海洋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提高海洋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加快形成全省海洋服务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全省构建形成特色彰显、优势互补、功能协调的海洋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