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了银行同志讲的诈骗案例,才知道那些天天上门送温暖的,可能是盯着咱养老钱的骗子!”一位老年居民在济宁市有朋花园社区的金融反诈宣传现场感慨道。近日,为提升民众金融安全意识,中信银行济南分行辖属济宁分行以“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为抓手,用接地气的方式普及反诈知识,筑牢守护群众财产安全“防火墙”。 进社区:精准破解“养老骗局” “大爷大妈,您有没有遇到过有人上门推荐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或者说能帮您投资养老项目?这些很可能是骗局!”在有朋花园社区,该行的宣传小队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诈骗套路——从“嘘寒问暖套近乎”获取信任,到“编造养老、健康类借口设圈套”,再到“诱导转账敛财”,一步步揭开养老诈骗、保健品诈骗真面目。 “以前总觉得天上掉馅饼的事轮不上自己,现在才知道骗子手段这么多,以后肯定多留个心眼!”社区居民李阿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进校园:为青春筑牢“防诈堤坝” 在艾迪幼儿园,一场以“不做电诈工具人”为主题的警示课热闹开讲,银行人员针对校园周边高发的“兼职刷单”“冒充老师诈骗家长”等风险,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剖析,让三十余名学生、家长及保安直观了解“小利诱惑背后的陷阱”。 “原来还有假装老师要培训费的,以后收到陌生转账要求,一定得先电话核实下!”生动的讲解让反诈意识悄悄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也让家长们绷紧了“警惕弦”。 进企业:银企联动扩大“反诈半径” 宣传小队走进希望美术教育单位,将反诈宣传手册送到教职工手中,其中涵盖诈骗案例、防范口诀和报警渠道等内容。“有些骗子会冒充合作方要求紧急转账,大家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切勿轻信陌生指令!”银行人员结合教育行业特点,剖析针对企业的诈骗套路。 活动不仅提升了教职工的防骗能力,更鼓励他们成为“反诈宣传员”,向学生和家长传递安全知识,让反诈覆盖更多人群。 进农村:“方言+本土案例”让知识接地气 “老乡们,咱村之前有人遇到过‘网络贷款先交手续费’的事不?那都是骗钱的!”在书院街道旧县三街村民委员会,银行人员特意筛选本土案例,讲解养老诈骗、虚假贷款等农村高发骗局,如利用老人对健康的渴望推销“天价神药”、以“低息贷款”为诱饵骗取手续费。 “用咱能听懂的话讲案例,记得牢!以后遇到这些事,我肯定不轻易掏钱!”一位村民笑着说道,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反诈知识真正走进了大家心里。 进家庭:“一对一”守护财富避风港 “有些骗子会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谎称‘花钱能进名校’,这都是骗局!”针对家庭高频受骗场景,银行人员上门走访多个家庭,开展“一对一”精准宣传。他们结合“子女教育诈骗”“虚假投资诱导”等案例,剖析骗子如何以“家长焦虑”“投资者暴富心态”设局,帮助10余个家庭识破“升学陷阱”和“高回报理财骗局”。 “以前总觉得投资能一夜暴富,听了讲解才知道,那些承诺稳赚不赔的,十有八九都是坑!”一位受访居民坦言道。 “金融安全连着千家万户,我们多走一步,群众的‘钱袋子’就多一分保障。”中信银行济宁分行表示将持续推动“五进”宣传,用更贴近群众的方式普及反诈知识,让“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
编辑:付建 |
|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