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国际高技能人才创新发展论坛暨山东东盟人才产业研究院产教研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东人才大厦举办。本次活动以“数智驱动·产才共融 AI赋能人才发展新生态”为主题,由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指导,山东东盟人才产业研究院主办,来自政府、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山东深化产教融合的新举措。

山东省教育厅原巡视员、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研究会会长宋承祥,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伟分别致辞。宋承祥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山东作为教育大省,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何伟表示,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将持续发挥省级人才发展平台作用,为高端技能人才“引、育、留、用”提供全周期服务,助力山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集聚高地。
宋承祥和何伟为“山东东盟人才产业研究院产教研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揭牌,标志着山东与东盟在人才产业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山东东盟人才产业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刘亚东,向名誉会长、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及首批企业导师颁发聘书。济南市工商联驻济商协会联盟主席、山东省温州商会会长陆建林为理事单位授牌。
在专家分享环节,世界经济发展科学院院士、鲁库科技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黄海奇,以《AI时代高技能人才发展的挑战与机遇》为题,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课程重构、人才能力模型重塑的深远影响。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项目(SGAVE)评审组专家、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区渠道总监张永华,则结合中德合作案例,介绍了“校企双元育人、标准共建共享”的国际经验,为山东省进一步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宋承祥总结会议成果并强调,工作委员会要立足“三个聚焦”:聚焦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产教融合制度创新、聚焦东盟合作窗口建设,切实把平台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他希望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搭建山东—东盟高技能人才交流“立交桥”,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注入澎湃动能。各方携手打造“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山东样板,为全国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刘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