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煌上煌(002695.SZ)披露了2025年中报。报告显示,公司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与此同时,另一组数字却格外亮眼:归母净利润7692万元,同比增长26.9%。这一“增利不增收”的现象引发市场关注。
营收同比减少7622万元,销售费用缩减27%,关店762家,闭店率超20%……这个被誉为“中国酱卤第一股”的老字号企业,交出了一份耐人寻味的答卷。
降本红利或为“一次性”
近年来,煌上煌中期盈利波动下降。
2020年至2024年中期,煌上煌归母净利润从1.58亿元降至6062万元,五年累计降幅达61.5%。
对于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由降转增,煌上煌表示,这得益于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带动生产成本下降,推动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稳步回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例如鸭颈、鸡翅尖、鸭翅等相关鸭副产品原料的市场价格处于低位——上述三种原材料的平均采购价格分别较去年下降38.70%、32.17%、21.35%。
根据煌上煌执行的主要原材料战略储备管理制度,在原材料行情低位的时候,公司会加大采购力度,逐步拉低部分主要原材料的加权平均成本。此举使得公司上半年酱卤肉制品业务的营业成本同比减少14.74%,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至38.61%。
财报显示,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1.65%,米制品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36%,两大主业动销疲软直接反映在库存量同比上升、生产量同比下降的数据上。

此外,煌上煌还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人工成本、市场投入的线上线下促消费用等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大幅缩减,同比下降27.38%。其中薪酬社保、福利同比减少24.77%,促销宣传费同比减少38.84%,租赁费同比减少7.18%,这也使得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
对于煌上煌的“降本”动作,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虽然短期内有助于提升利润率,但从长远来看,过度削减营销预算可能会影响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认知度。
公开资料显示,煌上煌始创于1993年,总部位于江西南昌,于2012年登陆深交所,被誉为“中国酱卤第一股”。公司主要业务为酱卤肉制品、米制品及少量佐餐凉菜等其他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
2025年初,煌上煌定下“双增长”目标:完成21亿元营收、1.45亿元净利润。以半年业绩计算,目前其营收完成率为46.86%,净利润完成率为53.05%。
对煌上煌来说,业绩达标警报已经拉响。
门店规模继续“瘦身”
对于营收持续下滑,煌上煌解释称:受报告期消费场景变化影响,酱卤肉制品加工业老店单店收入持续同比下滑,叠加公司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最终导致营业收入表现不及预期。
这一解释与2024年年报中的说法如出一辙。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25年6月底,煌上煌肉制品加工专卖店仅剩2898家,较2024年末的3660家净减少762家,闭店率超过20%。
加盟店成为关店潮主力,半年内从3419家缩减至2704家,关闭715家,而直营门店从241家减少至194家。
这一关店速度令人咋舌——2024年煌上煌全年关店837家,日均2.3家;2025年仅半年时间就关店762家,日均4.2家,闭店速度同比提升82.6%。
2020年底,煌上煌专卖店数量曾高达4627家。四年半时间,累计关店1729家,相当于砍掉了37%的终端网络。

2020年年报中,煌上煌曾提到五年内要实现“千城万店”的计划,计划在2025年前覆盖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以“直营+加盟”模式快速渗透下沉市场。
在门店数量整体下降的情况下,煌上煌在2024年年报中声称,“酱卤肉制品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转型期,但仍旧没有放弃‘千城万店’的梦想”,并在2025年经营规划中提及,公司将加快实施“千城万店”等未来五年的战略发展目标。
而如今,越开越少的门店,将煌上煌的“千城万店”梦推得越来越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关闭的715家加盟店中,约80%集中在非核心市场,这也反映出公司“收缩战线、聚焦优势区域”的策略。
尽管门店数量减少,煌上煌仍在推进产能扩张。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建工程这一指标为2.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2%,主要用于丰城煌大、嘉兴和海南生产基地建设。
此外,“浙江煌上煌年产8000吨酱卤食品加工建设项目”截至2025年6月30日投资进度为61.44%,目前该项目尚处于建设阶段。
对于煌上煌的“瘦身”策略,二级市场似乎投下了信任票——年初至今,煌上煌股价累计涨幅超7成,总市值83.36亿元。
昔日胡润榜的“百亿富豪”踪迹难寻
煌上煌的卤味帝国发展史,由大龄下岗女工徐桂芬一手书写。在她的带领下,煌上煌于2012年登陆A股。作为“中国酱卤第一股”,煌上煌的上市比绝味食品早了5年,比紫燕食品早了10年。

公司上市当年,徐桂芬家族荣登《胡润百富榜》。2020年,徐桂芬家族的财富一度攀升至110亿元的巅峰。但次年,徐桂芬家族在该榜单上的财富便缩水至54亿元,同比减少了约一半。最近几年,徐桂芬家族直接跌出了《胡润百富榜》榜单。
2017年,传统家族管理模式的煌上煌,开始了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家族式管理的改革。虽然职业经理人往往具有更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但在公司大部股权仍控制在家族内部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难以得到重用。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煌上煌实际控制人为徐桂芬家族(徐桂芬、褚建庚、褚浚、褚剑),其中徐桂芬与褚建庚系夫妻关系,徐桂芬与褚浚、褚剑系母子关系。4人均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形成家族对企业的高度控制。
2025年中报显示,徐桂芬持有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40%的股权,褚建庚、褚浚、褚剑各持有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20%的股权。新余煌上煌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徐桂芬家族实际控制的企业,其中煌上煌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9%,徐桂芬持股1%。
如今,作为卤味巨头中的一员,煌上煌相比部分对手已出现明显的掉队情况。同样身处卤味赛道的绝味食品,门店数量在2019年便已突破“万店”大关,在2023年底,门店数量曾一度达到16162家。即便是2022年9月才登陆上交所主板的紫燕食品,全国门店数在2024年6月底就达到了6308家,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仍维持门店数量的净增长趋势。
煌上煌被对手甩开的差距,还体现在业绩之上。2025年一季度,绝味食品强势收获15.01亿元的营收及1.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远超煌上煌的4.46亿元营收和4375万元的归母净利润。而紫燕食品一季度在归母净利润降低71.80%的情况下,仍获得5.64亿元的营收,高于煌上煌1.18亿元。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潇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