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余载风云变幻,不变的是新华精神的责任与担当。
新华制药,这个八路军背包里诞生的“红色药企”,是新中国第一家化学合成制药企业。新华制药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新中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史。
新华精神已然成为推动新华制药前进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
抗战烽火中诞生
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敌我相持阶段。日本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对我们胶东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扫荡,他们将解放区通往外界的补给线路全部切断,军需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更加紧张,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和参谋长贾若瑜将军一起研究决定,成立一个制药小组,自力更生,解决前线和解放区军民的用药问题。
1943年11月1日,胶东军区卫生部抽掉了18名具有一定医药知识的八路军战士,在牙前县后垂柳村成立了一个制药小组,负责药品的研究和生产,这就是新华制药厂的前身。
最初参与药品研制的,是几名搞药剂工作的小人物,他们是刘浪,董永芳和董星五等同志。当时既无参考资料,又无仪器设备,他们就在一户地主家的四合院里,利用老百姓家的锅和缸蒸煮绷带和脱脂棉。随着银匠蔡金章的加入,又陆续生产出了钳子、镊子等医疗器械。这段时期,新华药厂主要为军队服务的,前方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所生产的药品,医疗器械等,都直接供应给胶东军区附属医院——和平医院。
为了应对敌人大规模的扫荡,制药小组跟随部队几次搬迁,在1944年的10月,制造小组搬到了乳山脚下的下石硼村,这时制造小组的职工人数和生产规模有了一定发展。
时任胶东卫生部部长张一民将制药小组正式命名为新华制药厂。寓意新中国必定取代旧中国,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的新中华,我们的药厂,要成为新中华的制药厂。
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
历经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6年时间,新华制药为民族独立、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期间,公司产品主要为军队服务,生产的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满足当时胶东军区军需的60%以上。
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新华制药厂搬迁到交通更为便利的观水村。在观水村的近3年时间,是新华制药厂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能生产近百种产品。
1945年用手摇压片机开始片剂生产;1946年开始生产针剂,职工发展到325人;1948年新华制药厂搬迁到淄博时,职工人数达到747人,现在看也是相当大的一个企业。
在观水村期间,新华制药厂的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已能满足胶东军区60%以上的军需。生产的产品不仅有建厂初期的消毒酒精、药棉、绷带、中成药,更有小苏打、乙醚、氯仿、鱼肝油、甘油、吗啡、水杨酸钠等化学药品,还制作出霍乱、破伤风、牛痘、血清疫苗和抗毒素等生物制品。
当时,山东省能够生产西药的专业厂仅有3家,全部在胶东,其中新华制药厂是当时我党创办的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制剂的制药厂。
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卫生部提出的工厂要“专业化”指示,新华制药厂由军管供给制转为经济核算制,生产开始向民用过渡。之后,张店、济南、烟台、潍县、青岛、徐州营业部于年内相继开业,还在上海、天津设立了办事处。
搭建中国医药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华制药创造了多个业界第一,也塑造了无数奇迹,见证并推动着新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1950年,成功研制葡萄糖酸锑钠,扑灭肆虐大半个中国的黑热病。
1953年,创造新中国第一台搪玻璃反应罐,为中国化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奠定设备基础。
1954年,建成中国第一个现代化合成原料药车间。
1957年,被中央化工部医药局正式确定以解热镇痛药为发展方向,公司先后投产了经典安眠镇静类原料药巴比妥、苯巴比妥,解热镇痛类原料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乃近,精神类原料药咖啡因等经典药物。与华北制药、东北制药、太原制药一起,成为当时医药行业的“四大家族”。
1962年,开展“两法”“三清”“一录”“一制”为中心的生产技术管理,6个产品6个指标达到全国第一。
1978年,斯锑黑克和咖啡因重大工艺改进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这期间,新华曾派出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援建了华北制药、西北二合成等国家大型骨干制药企业,建设济宁新华制药厂(今鲁抗医药)、沂蒙新华制药厂(今瑞阳制药)、济南制药厂和青岛制药厂等国家大中型制药企业,新华制药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医药工业摇篮。
顺应时代潮流实现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新华制药紧跟时代步伐,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世纪80年代末,先后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一级企业,6个产品荣获国家质量管理金奖、银奖;1990年,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1992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座符合GMP标准的片剂生产车间,同年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1993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H股和A股,分别于1996年在港交所、1997年在深交所发行上市。1986年,新华制药提出了“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生命,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的两个生命的质量价值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被当时国家医药管理局在全国推广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制药又一次站在时代前端,实施创新突破发展战略,以创新研发为核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价值高地,推动数智化建设,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协同发展,以打造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3个世界级基地为目标,推动公司加快实现由原料药生产为主向原料药制剂生产并重,由普药生产为主向有自主产权药物生产为主,由传统生产制造向智能化生产制造的三大历史转变。公司主要经营指标连续创历史新高,迈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目前,新华制药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类、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神经系统类、激素类等药物生产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是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头雁企业”。与默克、拜耳、罗氏等20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新华”牌商标是商务部和山东省重点培育的出口品牌,树立了“大品牌,放心药”的良好社会形象。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