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智库
大众财经智库 | 从“机器换人”到“人机共生”,人形机器人驱动新质生产力跃迁“四大途径”
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5-8-6 17:02:28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25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推出18条措施,加快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人形机器人作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正突破传统作业模式向具身智能转变,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机器人推动“制造大国”

向“智造强国”跨越

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驱动制造业高端跃迁。人形机器人是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集大成者,其研发涉及仿生感知、运动控制、大模型融合等关键核心技术,将直接推动高精度减速器、灵巧手等核心部件技术攻关,推动伺服电机、减速器国产化率提升。其产业发展不仅将重塑全球高端制造版图,更将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跨越。

开拓高端制造新模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潜在经济价值巨大,将吸引全球资本、顶尖人才和领军企业的投入布局。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扶持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打造多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发展一条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直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开拓未来产业高端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破解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构建新型社会分工体系。人形机器人具备远超人力的高负荷能力和高容错率,可以高效率、长时间地替代人力完成重复机械劳动和高危作业环境下的工作任务,如产线装配、核电站检修、深海作业等场景,还可赋能医疗康养、家庭服务、教育辅导等民生领域。发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将催生“数字员工”“智能管家”等新职业,形成“人机共生”的新型社会分工体系。

山东机器人产业

基本形成全产业链体系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基础组件及软件、中游整机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三大环节。上游基础部组件及软件包括结构组件、执行器、传感器、控制器、动力能源和软件等,中游整机制造主要包括基础版整机和功能型整机制造,下游系统集成与应用包含工业、医疗、民生等场景实践。

近年来,我国各地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大力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发展和壮大,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主的产业集群,为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优质成长沃土。长三角地区依托国内外先进龙头企业和高校的示范集聚效应,已建立完善的机器人产业生态,正在走向产品应用阶段,涌现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成果转化快的企业,形成以上海、昆山、无锡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已集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超4500家。珠三角地区充分发挥制造业规模优势,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并持续聚焦商用服务机器人赛道,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和应用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已集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超2600家。京津冀地区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势,重点聚焦高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方向,加快提升本体核心零部件自给率,打造机器人产业链式集群优势,机器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数量约1000家。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零部件到整机再到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拥有机器人制造及上下游相关企业200余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超26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济南、青岛为核心,淄博、济宁等市梯次发展的产业聚集区。业务领域涉及机器人本体、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零部件等产业链环节,产品涵盖抓举、装配、焊接、电力巡检、物流、消防、康养等领域,在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零部件产品研发方面实现突破,构建了集创新研发、整机及零部件生产制造、配套加工、系统集成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济南的优宝特研发出山东省第一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接入DeepSeek-V3模型后,具备情感识别与高精度运动能力,奔跑速度达7.2公里/小时;德晟研发的300公斤、500公斤、1000公斤等多款大重载机器人正陆续从试验阶段推向市场。

青岛海尔集团成功完成战略入股上海新时达电气,进一步拓展了在人形机器人、伺服驱动等领域的生态布局;丰光精密攻克人形机器人全系列谐波减速器量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青岛创投牵头成立百亿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加速形成“技术—资本—场景”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闭环。

淄博的协作机器人、精密行星减速机、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在全国占据一定市场份额。遨博机器人首次实现在单处理器上完成“移动+操作+视觉”一体化控制,各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纽氏达特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特种机器人27家“揭榜挂帅”榜主单位之一,其精密行星减速机年出货量超70万套,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二位;法奥意威(淄博)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全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及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公司。

济宁珞石机器人是国家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所产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汽车、光伏、锂电、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中科伺易的15法兰系列微型伺服电机不仅突破了物理尺寸的极限,更在精度、控制算法、产业链整合等维度实现了对国际同类产品的超越,实现了高端制造领域国产替代。

山东人形机器人示范应用

已覆盖多领域

山东省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场景驱动,已经形成一批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特种作业、民生服务等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示范应用。

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完成焊接、喷涂、精密加工等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促进了产业在细分领域深耕。优宝特“行者泰山R2”通过搭载DeepSeek-V3模型,完成精密元器件抓取与安装,支持复杂环境下的多任务交互,误操作率低于0.5%;科捷机器人应用于橡胶轮胎、3C、汽车等行业,星华智能装备的高速桁架机器人,可替代人工搬运重型轮胎;珞石机器人柔性协作臂助力电子信息头部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

医疗健康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协助专业人员实现康复护理、手术辅助、健康监测、药物配送等。海尔将AI步态算法转化为外骨骼机器人,实现运动助力与康复治疗的融合应用;威高集团“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完成全国首例“量子远程手术”;小济医生乳腺癌筛查机器人已在山东省立医院等机构部署,累计完成50万例筛查,填补基层超声医生短缺缺口;卫邦智能配药机器人提高药品调配精度10倍以上,降低细胞毒性污染95%。

特种作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实现高危环境替代作业、复杂任务精准执行。国兴智能消防机器人在淄博煤矿巷道中执行火源探测与气体采样任务,耐高温达800℃,替代高危环境人工操作;亚历山大防爆机器人能在石化园区检测泄漏与设备隐患,通过防爆认证,可进行泄露封堵、危险品采样;优宝特“行者泰山R2”可负载10公斤检测设备,通过视觉感知系统识别电力杆塔设备异常,单次任务覆盖20公里,替代80%人工巡检工作。

民生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已向智慧政务、家庭服务、养老等领域延伸,并加速向教育、导览、咨询等服务场景扩展。青岛公安人形机器人“平安”在户籍服务大厅提供政策咨询、证件办理引导服务,支持多语言交互,日均服务超5000人次,准确率95%以上;乐聚“夸父”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集成继电控制、环境监测、家务执行功能,具备洗衣、浇花、插花、晾衣服等生活技能。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仍面临诸多挑战

人形机器人作为智能科技和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承载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厚望,发展前景广阔。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人形机器人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无论在核心技术、商业化进程还是伦理监管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核心部件自主可控不足。山东省人形机器人在高精度减速器、专用芯片、编码器等关键部件上严重依赖进口。行业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包括机械、电子、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复杂度高,研发难度大,企业在技术攻关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核心部件成本居高不下。目前主流人形机器人企业单个产品最低价格六七十万元,且多数企业均未能在人形机器人产品方面实现盈利,维持运转的主要模式是公司其他产品的利润反哺或引进战略风投。

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偏弱。企业层面,企业主要以工业机器人为主,整机产品少,虽然拥有一批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但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减速器等产品的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据主要份额。据统计,山东省70%以上的机器人企业年营收不足1亿元。技术层面,尽管山东大学围绕机器人技术已研究多年,在腿臂等单元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总体技术研发开展不足,人形机器人的整体系统集成和算法、软件距国内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产业链协同不足。山东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方面还不够紧密,目前省内机器人企业产品更多侧重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这些都属于传统机器人范畴,本地缺乏新材料、精密加工、传感器等配套企业,部分机器人本体材料需从国外进口,配套加工来自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部分环节存在“大厂不愿干、小厂干不了”的情况。

锚定“四大途径”

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跃迁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链自主可控。鼓励机器人优势企业牵头创建国家创新联合体,形成“点面结合”的长期持续创新机制,发挥体制优势和兼顾企业灵活发展需求,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高精度减速器、专用芯片、高精度编码器等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支持中下游企业开展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在谐波减速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等已经部分实现国产化领域,鼓励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切入“本体+零部件”环节,加速关键技术国产替代的进程。

深化应用场景培育与市场生态构建。结合实体经济需求不断创新拓展应用场景,优先聚焦新能源汽车生产等智能制造领域,拓展开发公共服务、教育培训、商业服务、医疗康复和养老助残等领域的应用市场,支持新兴领域探索开展人形机器人应用。支持行业协会与产业联盟等组织构建应用推广平台,举办供需对接活动,协助人形机器人企业更好地洞察市场需求。支持人形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设立展馆或产品应用体验中心,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拓宽产品的市场消费和推广领域。

完善产业生态体系与协同创新机制。支持优势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本体制造和集成应用需求,参与产业配套,开展协同创新。重点培育1—2家整机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构建平台化、标准化的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突出其智能性和通用性,引导各行业依托进行应用开发。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前沿科学,鼓励校企联合共建机器人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在应用开发、高端人才、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动产融对接、企业孵化、数据保护、技术转移转化等支撑服务,优化产业链生态。

推进规范化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鼓励和引导机器人企业对标行业规范建立中试验证平台,提供可靠性测试与软件升级服务。前瞻探索人形机器人应用引发的伦理规则、隐私保护、社会治理等问题模型,进行立法研究。通过多边合作机制与发达国家开展标准互认,联合攻关仿生材料、智能算法等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和法规交流,主动参与国际监管治理规则、标准制定,增强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 牛宗宝 池广顺 宋鹏飞)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2份任职许可公布,涉及蓬莱农商行董事长、行长等
·> 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发,山东今年电解铝绿电消费比例26.2%
·> 盒马的新“坐标”
·> 王文京重掌帅印后,用友网络携连亏成绩单冲刺港股
·> 倒计时1天!第五届山东省应急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即将举行!
·> 2022年年收入仅6万、高管薪酬却数百万,思哲睿科创板上市有动静了!
·> 万华化学增51亿!山东国资A股公司一周市值表现(7月7日至11日)
·> 经导财评丨财政政策“持续用力”空间足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