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泉城路,半部济南史。
作为山东省会济南的核心商业主轴,有着“金街”之称的泉城路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更是济南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时隔23年后,金街再启重整。
8月1日,泉城路老旧街区更新改造提升设计项目的设计方——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华东设计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公布了中标设计项目的情况。该项目由华东院大前期规划咨询中心牵头,联合多部门及联合体单位原创设计,建设单位为济南古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聚焦空间提质增效与功能迭代
泉城路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为城市交通性主干道,东起黑虎泉北路,西至趵突泉北路,全长1.6公里。自2002年整体扩宽改造已23年,泉城路在交通组织、市政设施、绿化景观等方面已难以满足当代发展需求,亟待更新改造。

“泉湖城间、‘金街’聚场”,是这次设计的定位。方案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导,以文化引领为根本,聚焦空间的提质增效与功能迭代,对交通组织、过街设施、街道景观、建筑风貌等进行系统性重塑。
“泉城路整体采用全石材铺装,呼应着古城街巷的历史肌理。然而20多年来车流不息,石板路难免出现磨损等问题。”华东设计院称,本次改造通过精细化流线设计、交叉口渠化扩容、智慧技术应用及严格交安管理,力求实现“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升级目标,让青石板路承载的文化基因在顺畅通行中得以延续。
设计方案提出,将更新路面,优化路口,翻新改造机动车道石板路面,让每块石板延续古城历史印记,同时强化结构设计,以提升行车舒适度与安全性。此外,对部分交叉口实施拓宽改造及交通组织优化,增强道路两端的快速疏散能力,对公交与临时停靠设施进行升级。
设西门、芙蓉街过街天桥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设计方案,泉城路将设西门、芙蓉街过街天桥。这意味着,曾经被拆除多年的西门过街天桥将重现。


设计方案提出,重新组织人行过街方式,综合运用立体过街、信号灯控过街及路段过街等方式,提升过街效率。同时,为保证行人安全与车行交通通畅,实施人非隔离措施,减少随意穿行,让泉城路南北往来更显有序。另外,在西门、芙蓉街两处最具活力、人流最密集的区域设置了过街天桥,兼顾人行通过的效率和安全。
西门过街天桥设计延续了济南“静荷舞柳”的景观基因,并以“X”形流畅曲线展现现代济南“开放、交流”的城市氛围。西北角与西南角的步道跨越护城河,有效连接五龙潭与趵突泉景区,并在趵北路沿线衔接护城河绿道。东北角与东南角则直通泉城路,成功串联起城市旅游目的地与城市综合消费目的地。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济南古城商脉的重要载体,也是泉城路人流最密集的区域。规划新建的芙蓉街天桥串联起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与恒隆广场,能有效减少地面横向行人交通压力,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与行人安全。
资料显示,1995年10月25日,由三联投资建设的钢结构环型人行天桥的西门过街天桥——三联桥在泉城路建成开通。1999年,为配合济南市重点工程——趵突泉北路和泉城路拓宽工程,三联享有命名权和广告发布、经营权的这座三联桥被拆除,投入使用仅4年。
重现商业辉煌可期
在电商经济的冲击下,泉城路的发展也面临商业断档、业态重复、客流缺失等问题:伊势丹、百盛等商业体陆续撤离,2017年,贵和商厦宣告撤店,2019年,泉城路沃尔玛宣告闭店……
据了解,济南市泉城路街道目前已确定由国际知名咨询机构第一太平戴维斯牵头开展泉城路提升策划项目,从商圈产业定位、运营方式等方面入手,研究制订《泉城路西片区闲置楼宇盘活利用方案》,明确“一楼一策”“一铺一策”的盘活路径。
这次方案除了强化泉水IP主题氛围外,将慢行系统融于街道空间,并重点对铺装、绿植、休憩设施、家具小品、标识系统、商业盒子等元素进行提升改造,从而优化整体景观风貌。同时增设连续绿化与休憩空间,着重衔接商业前区,引导人流流向,激活城市商业氛围。
“通过这次设计,泉城路定会焕发新的生机。当人们漫步其间,既能感受深厚的文化根脉,也能体验现代商业的流光溢彩,让历史与当下在此自然交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如是说。
这次更新改造提升之后,泉城路是否能如上所言重现商业辉煌,值得期待。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