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召开“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围绕夏季高温健康防护问题,邀请相关专家介绍高温防暑和有关传染病防治健康知识,指导重点人群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暑降温,防范相关疾病发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医师张兴国介绍,炎热天气,尤其持续数天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使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中暑可不是简单的“热得难受”,它是身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的严重反应。对于老年人、儿童和户外工作者这些重点人群,了解中暑症状非常重要。中暑的常见症状表现主要有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两种:
一是轻症中暑,主要症状是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注意力不集中、全身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像被抽走了力气一样。这时候脸色会发红,皮肤摸起来发烫。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可能还会恶心、想吐,心跳明显加速。
二是重症中暑,主要症状是腹部、四肢肌肉出现疼痛性肌肉痉挛,大量出汗、脸色苍白、极度虚弱、昏厥,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最为严重的是热射病,体温可能飙升到40℃以上,皮肤反而变得干燥无汗,人会突然昏倒或神志不清,说胡话、抽搐。这种情况必须立即送医,耽误不得。
特别要注意的是,老人中暑症状可能不那么明显,只是觉得特别累、不想吃饭;小孩则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或异常安静,皮肤又热又干。户外工作者在长时间暴晒后,如果出现肌肉疼痛、抽筋,也是中暑的前兆。
在高温天气下,建议科学安排户外活动,并做好防护措施。
一是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这段时间最好待在室内。
二是合理调整活动强度。高温天要减少剧烈活动,比如跑步、打球、劳动、露天集会、娱乐活动等,改为散步、打太极等温和活动。户外工作者应该每工作1小时就休息10-15分钟,在阴凉处喝喝水、擦擦汗。记住,天气越热,工作节奏越要放慢。
三是做好防护措施。戴宽檐帽、穿浅色透气衣服,随身带瓶水,时不时喝两口,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户外工作者可以准备些清凉油、湿毛巾,感觉有点头晕就擦擦脸和脖子降温。
四是注意保护好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带孩子外出时,千万别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即使是“只离开几分钟”,夏天车内温度几分钟就能升到致命程度。老人要注意防晒,不要长时间呆在户外,并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发现有人中暑,要立即移到阴凉处,解开衣领,用湿毛巾擦身或扇风降温,补充淡盐水。如果已经意识模糊,必须马上打急救电话。记住,预防中暑比救治更重要,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热射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科学安排活动时间,高温天也能平安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