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6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自8月1日起,中国境内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下称“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当根据《办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
《办法》要求,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从业机构应当勤勉尽责,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和交易活动的性质、洗钱风险状况,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在业内人士看来,《办法》对普通消费者购买黄金饰品等影响不大。

济南一家金店的负责人宋海涛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消费者购买黄金时多数用银行卡支付,用现金支付的很少,“几乎没有人会带着一大笔钱来消费,大多数消费者都是电子支付。如果金额过大,我们也会采用转账或者刷卡的方式进行交易。”
在另外一家金店的负责人袁园看来,一般情况,消费者结婚或者其他原因购买黄金饰品根本不用不了10万元。“新人结婚通常购买5金,分别是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金吊坠,也有新人会购买金脚链。大多数新人购买这些金饰品的总重量在70克左右,即使按1015元/克的价格计算,最终也就在7万元左右。就算是购买的金饰品超过10万元,新人也多采用电子支付的方式购买。过年期间,有消费者购买金饰品会使用一些现金,其他时间很少有消费者采用现金方式购买。”袁园表示。
中国黄金协会调研显示,当前黄金珠宝消费中现金支付占比不足5%,且单笔交易超10万元的现金购买案例仅占总成交量的0.3%。电子支付普及背景下,使用银行卡、移动支付的交易无需额外申报,银行系统已自动完成身份验证。
银行业分析师张鹏博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早在2017年9月,人民银行就曾发布《关于加强贵金属交易场所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将需要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的情形定为“单日单笔现金交易5万元或外币等值1万美元”。本次《办法》中,将提交大额报告的起点金额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