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明确要求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之后,各部委积极行动,出台相关举措。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完善了低价倾销的认定标准,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国资委在京举办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要求带头抵制“内卷式”竞争,加强重组整合;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11批集采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且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内卷的根本逻辑在于,我们从一个“增量竞争”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存量博弈”的时代。企业为了生存,只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价格战。其结果是全行业利润下滑,陷入“你亏、我亏、大家一起亏”的恶性循环。“内卷式”竞争将导致经营恶化,破坏创新投入可持续性甚至引发产品和服务质量下滑,长此以往将导致企业经营不善和品牌危机。
在政策号召下,包括汽车、光伏、水泥、工程机械等行业已开始行动,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产等方式“反内卷”。从6月10日起,比亚迪、一汽、广汽、蔚来、小米等近20家汽车企业公开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这被市场视为车企“反内卷”第一枪。
“内卷式”竞争成因复杂,综合整治需要遵循经济规律,汇集各方力量,多管齐下。
首先,针对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其次,在政策端,要推动法规细化与监管升级;在企业端,可加强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还应积极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生态重塑。
最后,面对国内外的不确定性,要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破除各种制度性壁垒、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反内卷”是一场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持久战。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核心是要支持公平竞争、保护合法竞争、遏制恶性竞争,只有依法良性竞争、合法合规竞争,才有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