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2025年,山东夏粮生产实现单产、总产、增量“三第一”,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农民种粮难赚到大钱,粮食流通环节也偶有不畅,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米袋子”的安全。
不过最近,经济导报记者随“责任山东·民企担当”全国主流媒体调研采风行团队,走访了多家民营企业后发现,这些企业不断创新经营,在各个环节为粮食生产赋能,促进粮食增产、确保农民增收、加速粮食流通,在保障山东“米袋子”安全的同时,也践行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想种粮?设备服务送到户
“谁来种粮,怎么种粮?”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关键问题。
在几天的走访中,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不止一家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经营助力粮食生产,为破解上述问题贡献了企业层面的实践。
在临沭县青云镇卢官庄村“两拌三喷”示范田,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一架大型无人机正在种满玉米的田上来回穿梭喷药。这处示范田总共有100亩,种植户是一位今年60多岁的本地村民,如果只是由他本人来种地,怕是根本种不了这100亩:据他回忆,以前他一个人手动喷药,一天也就是完成五六亩地。
实际上,无论是作为新农技的“两拌三喷”,还是作为服务的无人机飞防,都是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创新和实践:据介绍,“两拌三喷”增产方案,通过拌种、拌肥增强作物抗逆性,助力小麦、玉米等作物平均增产15%—20%;而无人机飞防的效率就更高了,100亩的示范田一个多小时就喷完了药。而如此一来,“谁来种粮、怎么种粮”的问题,也有了初步解答。
围绕“谁来种粮、怎么种粮”的问题,不止一家企业给出了解决方案。在五征集团的展厅中,经济导报记者不仅看到了传统、颇具时代感的拖拉机、农用三轮车,还有实现了智慧化应用新能源的农机。
五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农机发展的趋势,正是无人化、智慧化;无人化、智慧化的农机,也将成为粮食生产的极大助力。目前,五征集团在农业作业方面已经实现了无人作业,耕地、播种、全过程管理实现了智能化。另据了解,6月10日,五征集团在智慧农业试验田进行了夏粮小麦实地测产,平均亩产近1200斤,亩产增幅显著。种植成本实现系统可视,通过新的农艺技术,每亩成本降低100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要销粮?家门口就有面粉厂
除了生产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在粮食流通环节存在的问题,也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种粮户往往面临收购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且粮食收购主体往往集中于主产区,致使粮食产销时常衔接不畅。
德州是山东粮食主产区,也是全国5个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经济导报记者接下来走访的,正是一家位于德州夏津县的企业——发达面粉集团股份公司。一进公司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麦堆成的“小山”;周围,一辆辆大货车正有条不紊地卸下小麦,另一些货车正装载面粉,更有冷链运输车正在装运面点成品。也就是说,小麦、面粉、面点成品,这粮食生产下游不同环节的产物,同时出现在发达面粉的厂区中。
据发达面粉董事长徐山元介绍,该公司直接和种粮农民签订小麦收购合同,帮助选择优质高产小麦品种,聘请农业专家进行田间指导,通过“订单式种粮”让农户种不忧、销不愁,从源头上保证了小麦的高品质。“这些小麦多是在方圆十公里内,从种粮户手中收来的。”他指着正在卸粮的货车表示。
早在2020年,夏津当地200多户种粮大户就与发达面粉集团达成了统一供种、管理、收购的全产业链合作协议,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4分到1角。当年,合作粮农的种粮收入就增加了数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面粉还积极向粮食生产的产业链下游拓展,经济导报记者便参观了企业的“国家小麦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山东省唯一的“小麦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发达面粉还拥有6个研发小组,专业性研发人员上百名,实现了从面粉加工到食品加工以及物流畅通、市场开拓的全产业链生产,拥有面粉、挂面、速冻食品、烘焙食品、休闲食品1600多种产品。
可以想见的是,从周边种粮户直接收购粮食,极大简化了粮食的流通、存储环节;农户种不忧、销不愁,企业也保证了小麦的高品质,堪称“双赢”。发达面粉也从创业之初的7间平房,发展到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10个生产厂区,每天加工小麦近万吨,客户遍布全国2000多个城市,年销售收入近百亿元,受益人群数亿之众。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