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山东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入选某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7月1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战略性矿产增储上产情况。
近年来,山东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找矿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下一步,山东将加快实施矿产勘查“走出去”战略,持续深化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找矿模式和合作机制,真抓实干,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四五”山东找矿成果丰硕
矿产资源是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平稳运行的“粮食”和“血液”。山东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接地带,地质演化历史悠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近年来,山东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将其纳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要事项。围绕胶东金矿、鲁西铁矿等重点区域,设立25个战略性矿产勘查专项,持续推进精勘细查、攻深找盲,在新增资源量和新探明储量矿种上实现了“双突破”。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增金资源量583吨,富铁矿1.44亿吨,晶质石墨212万吨,金红石型钛37万吨,新增金、富铁矿资源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稀土等其他战略性矿产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初步估算,这些新增资源量价值超过5000亿元。莱州西岭金矿成为全国最大单体金矿床、齐河—禹城地区探明新一轮找矿行动以来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高青县探明全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田。首次探明锂矿资源量,意味着国家确定的36种战略性矿产中,山东已探明储量矿种达26种。
此外,山东还始终把“绿色山东、生态山东”作为矿业发展的主基调,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勘查地方标准,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攻坚行动,新建矿山一律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目前,山东全省共建成绿色矿山576家,其中国家级63家、省级464家,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数量居全国首位,大、中、小型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84.34%、81%、74.44%。积极参与“十四五”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一批地质找矿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比如,加快推进“透视山东”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域地下三维地质模型,可以把地下1000米的地质结构、矿体等肉眼看不到的信息,像地表建筑物一样直观展示出来,再如,山东省地科院深度参与嫦娥五号、六号月壤样品研究,刷新了月球演化的认知。
山东要“向外”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还积极深化与有关国家在能源资源领域的投资合作,积极构建地质找矿新格局。山东省地矿局、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在亚洲、非洲、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国际合作项目。山钢集团、山东黄金、山东能源、招金集团等矿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找矿项目。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该局坚持“立足省内服务发展,面向西部寻求合作,面向境外开拓市场”的工作思路,扎实推动地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矿产勘查“走出去”战略,着力推动战略性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大力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地质找矿新格局,积极探索沿海地区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具体而言,该局首先锻造过硬钻探技术,为我国深部地质勘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并先后承担汶川地震带、四川西部锂矿等28个国家级科学钻探工程,14次打破国内地质岩芯钻探孔深纪录,承担了钻探深度超过3000米的全取芯钻探项目15个,约占全国总量的83%。其次,持续输出技术标准,通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省部级科技奖获奖数量连续10余年保持全国地矿系统首位;在安哥拉开展了比例尺为1:25万的区域地质调查,帮助安哥拉建立起国家区域地质调查技术工作标准;连续4年参与沙特地盾区精细地质填图项目,积极推动中国地质调查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持续提升我国地学领域国际影响力;再次,创新“走出去”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地质援疆,探索“技术+矿权+资金”找矿机制,新获取探矿权7项,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融入西部地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山东省地矿局在省外、国外探获资源量金39吨、银190吨、铜62万吨、铅锌17万吨、铁392万吨、氧化锂1.67万吨、钾盐7.54亿吨、脉石英221万吨、萤石35万吨,为拓展多元化能源资源供给渠道贡献了山东地矿力量;下一步,该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求,持续深化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找矿模式和合作机制,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