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线音频赛道独角兽喜马拉雅与腾讯音乐的并购事件迎来官宣。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现金+股票+激励的形式将喜马拉雅纳入麾下。喜马拉雅,这家曾四度冲击IPO未果的企业,终寻得新归宿。
在官宣收购后,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陈小雨、余建军在内部全员信中坦言,这场并购并非偶然,而是对行业与技术深层变革的主动应答。
只是,整合路上的文化磨合、反垄断审查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激活喜马拉雅的增长动能,仍是横亘在双方面前的现实考题。
增长瓶颈待破
作为国内最大的在线音乐娱乐平台,腾讯音乐手握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及懒人听书等APP矩阵。腾讯音乐此番收购,既是对自身护城河的纵深拓展,也是借喜马拉雅的用户与内容积淀,精准填补自身在长音频领域的短板,形成生态互补。
喜马拉雅作为细分赛道的领先玩家,在IPO四度折戟、行业竞争加剧、AI技术迭代及商业变现乏力的多重压力下,其与腾讯携手似乎成了破局良策——既可借助腾讯的AI技术在研发、技术投入上降本增效,亦能依托其社交流量拓展市场。

作为在线音频赛道的佼佼者,喜马拉雅坐拥国内最完备的音频生态,不仅拥有海量内容库与庞大创作者群体,更孵化出众多优质IP。然而,头部创作者盈利的光鲜之下,是平台整体变现的困境,“耳朵经济” 的盈利难题始终是其难以逾越的鸿沟。
2024年4月,喜马拉雅递交港股招股书,但最终未能如愿,这是它第四次冲击IPO而无果。
企查查显示,喜马拉雅先后经历了十余轮融资。而喜马拉雅四次IPO失败的根源,或在于资本市场仍质疑其盈利和增长的可持续性。
翻阅其招股书可知,喜马拉雅在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间累计亏损超31.6亿元,直至2023年才以2.24亿元净利润实现扭亏,却也伴随了裁员、降薪与营销收缩的阵痛。
公司营收增速亦显疲软。2021年至2023年,喜马拉雅的营收分别为58.56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增速从2021年的43.7%骤降至2023年的1.7%;2021年的订阅收入增速为49%,但到了2023年,仅为3.49%。
此外,其在内容引进中曾深陷版权纠纷,而用户规模也因短视频冲击、自身商业化激进导致体验下滑等因素,陷入增长停滞,月活跃用户持续萎缩。尽管在用户规模、在线时长及内容生态上仍具稀缺价值,但若要破解增长瓶颈,喜马拉雅仍需跨越多重关卡。
受到用户流失的反噬
根据招股书提供的信息,喜马拉雅的营收支柱清晰:订阅、广告、直播及创新服务四分天下,2023年订阅收入占比达51.7%,为营收核心。
为拉动会员增长,其曾与网易云音乐、B站等热门APP推出“联合大会员”,以优惠价格吸引用户,却难改短期冲量之弊——用户黏性未立,付费习惯亦未能有效培养,导致会员到期后,平台受到用户流失的反噬。
行业竞争愈烈,喜马拉雅在用户、营收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前有蜻蜓FM、荔枝等老牌劲敌,后有字节跳动旗下“番茄畅听”、网易旗下“声之剧场” 等新势力入局。字节跳动凭重资投入在音频大模型领域后来居上,番茄畅听则以小说音频化加免费策略快速抢占份额;与此同时,短视频、直播亦在疯狂蚕食用户时长。
另外,招股书数据显示,喜马拉雅的“员工福利开支”连续两年下滑,从2021年的1.92亿元,下降到2022年的1.77亿元,再下降到2023年的1.15亿元;员工总数从2021年末的4342人,降到2022年末的2883人,再降到2023年末的2637人,人员规模持续收缩;管理层亦主动降薪,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余建军、董事李兴仁及董事沈结强的“薪金、工资及花红”,分别从2022年的375.9万元、208万元、190.9万元降至2023年的179.8万元、106.6万元及109.9万元。
如此困局下,喜马拉雅过去数年在并购与IPO之间反复摇摆。而在线音频行业长期亏损、盈利模式单一的通病,更如乌云般笼罩其上。
而此次并入腾讯音乐后,喜马拉雅将作为其长音频旗舰,与QQ音乐等共同构建全场景音频娱乐矩阵。腾讯音乐亦可借其丰富长音频内容,充实会员权益,进一步提升付费转化率与客单价。只是,二者精细化运营能否释放最大价值,尚未可知。
内容生态博弈
在线音乐江湖,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可谓“双峰并峙”:前者以SVIP升级等深耕付费率与ARPU,后者凭社区氛围与差异化内容维系用户黏性。
然而,字节跳动携“汽水音乐”横空杀出——2022年问世的这款免费音乐流媒应用,以全曲库免费与精准算法推荐破局,2024年下半年月活已破6000万,以行业最快增速,直抵付费模式腹地。
此番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牵手,除了旧有投资纽带,更因共同的劲敌——字节跳动。
目前,腾讯音乐旗下已汇聚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等多个知名品牌,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深厚的版权资源。即便身处行业头部,腾讯音乐亦难掩焦虑:2024年四季度月活用户流失2000万,净增订阅用户仅200万,一度引发股价波动。反观其长音频布局,自营产品企鹅FM于2023年谢幕,2021年纳入麾下的懒人听书亦困于网文有声化的小众赛道。而过去5年间,字节跳动旗下的番茄畅听凭免费模式迅猛生长。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的深层逻辑,正在于巨头间的内容生态博弈。整合喜马拉雅后,依托其520万部有声书、24万档播客的内容矩阵,腾讯音乐有望构建“音乐+有声书+播客”的全场景音频闭环,以内容多样性筑牢用户黏性。
这场整合能否开辟音频新蓝海?仍需时间作答。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