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山东省政府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谋划了未来三年全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成效、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并提出,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等目标。

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切实发挥工业门类齐全和应用场景丰富的特色优势,持续加强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推动全省机器人产业稳步增长,部分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截至2024年末,山东全省拥有机器人上下游企业200余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近30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今年1—5月,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72.4%。目前,全省年营收过亿元的机器人企业突破50家,在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减速器、智能控制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带动全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行动计划》共分为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谋划了未来三年全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成效、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中心和平台,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而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行动计划》还提出了技术创新、主体培育、产业集聚、场景拓展、要素支撑等5大任务,并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行动计划》注重一体化推进,形成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全维度、全周期的支持体系;注重前瞻性布局,推动资源要素和创新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梯度化培育,形成梯度培育、梯次成长的良好生态。
下一步,山东将在应用场景拓展上持续发力,深耕危险岗位替代、智能巡检、监管执法、应急救援等全领域应用;开展机器人创新创意竞赛,征集场景应用新构想,打造场景创新生态;支持全省博物馆、艺术馆、旅游景区、校园植入机器人元素,推动机器人走进群众生活。
“相信随着各类政策红利和场景红利的持续释放,山东将加快成为全国机器人应用的新高地。”上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表示。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