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多场平行论坛,开启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多场平行论坛,专家学者们齐聚尼山,以圆桌对话、主旨演讲等方式交流互鉴,开启了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以传统智慧滋养现代金融发展
金融文化论坛以“传统文化与现代金融”为主议题,探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弘扬路径,以金融文化引领金融实践创新发展。
围绕“诚实守信 以传统文化涵育现代金融价值体系”“守正创新 塑造金融服务实体新优势”“依法合规 构建现代金融发展新秩序”三项分议题,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新华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玉成,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招银国际首席执行官霍建军作主旨演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金融思维,解析中华文化基因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两河对话,让古老智慧焕发生机
黄河文明和尼罗河文明都是大河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上,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以考古、科技、人文为经纬,进行了深入交流。
山东大学在章丘焦家遗址发现的“黄河下游最早史前城市”,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黄河样本;卢克索文物局局长阿卜杜勒加法尔·瓦格迪则展示了科技赋能的考古新范式:通过3D光影重现卡尔纳克神庙内部结构,让沉睡的文物焕发时代生机。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徐宝锋认为,文明互鉴需走向现实维度,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发展方案,让古老智慧照亮前路,共同讲好人类故事。从北京语言大学设立“埃及汉学家理事会”,到山东大学与开罗大学联合培养人才,这场大河文明的交响,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生生不息的文化力量。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
世界文化遗产论坛上,中外学者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系统介绍了中国积极推动丝绸之路、长城、大运河等文化遗产参与全球合作与保护的实践路径,“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践行全球文明倡议。”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王跃工认为,文化遗产的活力不在于静态保存,而在于让文明基因融入当代生活,推动人类文明共生共荣。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故宫博物院确立了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保护和展览策略,在科技应用、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尼泊尔考古局首席考古官员拉梅什·拉杰·保德尔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加德满都谷地的可持续保护实践,提出唯有以传统材料延续建筑真实性、以代际传承抵御技艺断层、以气候适应性技术降低生态风险,方能守护文明韧性。
文化交流使者续写“民相亲”
2025文化中国·尼山世界华侨华人论坛邀请了23个国家的50位知名侨商侨领、专家学者参加,围绕“华侨华人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使命”进行对话交流。
俄中文化交流协会执行会长乔祥鹏旅居俄罗斯多年,他的祖辈是曾开拓“世纪动脉”中俄万里茶道的晋商。如今,乔祥鹏所在的协会,通过在圣彼得堡等多个城市举办活动,向当地孩子们讲述曲阜“三孔”等文化遗产的故事。“我的使命是续写‘民相亲、心相通’万里茶道故事,以文化为纽带连接中国与世界,做好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说。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在学术总结时称,华侨华人既守护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又主动参与了跨文明的对话,为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多元现代性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文化连结文明凝聚共识
水文化论坛上,来自12个国家的60位专家学者聚焦“水文化与全球现代化”主题展开深度研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兼代表夏泽翰表示,回望中华文明长河,水不仅是生存之基,更是道德与哲学理想的象征。他呼吁将水视为需珍视的共同遗产,以及联结文明、滋养生命、凝聚共识的永恒源泉。
埃及旅游和考古部部长助理阿迈德·瑞和马说,重庆涪陵的白鹤梁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埃及罗达岛上也有一个存在千年的水位测量标尺——尼罗尺。“‘独行快、众行远’,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埃及和中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合作。”
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靳怀堾表示,孔子说“智者乐水”,老子说“上善若水”,这些哲学智慧对我们治水兴水、建设水安全国际合作机制都有指导借鉴意义,我们要摒弃以邻为壑的狭隘束缚,实现美美与共、互利共赢。
中医药跨洋“把脉”和合之道
中医药文化论坛的主题是“和的追求·中医之美”。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副校长康古·詹姆斯·比乌说,在肯尼亚,他们把中医药学科融入医学生的培养中,并在当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专家们来到肯尼亚,与我们共同推进相关研究。现在,我们的大学里设有附属医院、医疗中心,学习了中医技能的人可以在这里开诊室。”
巴西中医学院院长海金斯曾在山东学习中医,回到巴西后进入一所学校推广中医。他说,巴西已经设立了针灸医学学士学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治疗。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与中国多所中医药大学有合作项目,助力改善当地人的生活状况。
儒学大家对谈“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
尼山儒学对话会上,围绕“成人之道与成人之美”主题,来自9个国家的5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
圆桌对话环节,中外学者围绕“价值重构与人格养成:从儒家‘成人’标准到现代文明体系的兼容性探索”“利他主义的文明对话:儒家‘成人之美’与全球伦理的可能性”两大主题展开对话与讨论。同时,结合人工智能发展、新文化产业业态对当代人生存方式的影响等现实议题,探讨各民族传统文化共同面临的现代转化课题。
当天下午,首届“尼山杯”青年辩论会在曲阜师范大学举行,4支高校辩论队的青年学子,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应该注重内容还是形式”“当代大学教育更应该注重‘成人’还是‘成功’”两大辩题展开精彩辩论。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师文静 赵琳 宫小昀 刘宸 王浩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