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10日公布的2025年夏粮生产数据,山东夏粮播种面积6044.4万亩、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5.2%,同比增加8.1万亩;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1.2倍,同比增加2.7公斤;总产达547.4亿斤、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8.3%,同比增加4.1亿斤、增量全国第一。

“山东夏粮单产水平、总产增量跃居全国第一,连续三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作出了‘山东贡献’、凸显了‘山东担当’。”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敬东说,今年夏粮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关键在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发力,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

良田方面,山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759万亩,耕地质量等级稳定在4.43等,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等。
良种方面,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的小麦品种,山东占4个。争取国家小麦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新增良种推广面积200万亩以上。
良机方面,利用“北斗导航+”、小麦高性能复式精量播种机、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等装备,强化农机农艺融合。2024年新增复式精量条播机2345台、同比增加453%,夏收上阵的纵轴流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占比达到2/3,平均机收损失率降低至0.7%左右。
良法方面,宽幅精播、复式精量条播等高产栽培模式占比达到73.1%,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增加31%,“一喷三防”技术全覆盖实施。
良制方面,点上6个省级单产提升引领区、210个市级万亩引领片、984个县级千亩引领方示范带动,面上平原、丘陵、山地、盐碱地全面提升。

在提单产的过程中,山东按照不同作物,胶东、鲁中、鲁西北、鲁西南、滨海盐碱等不同地区、6个省级引领区以及中低产区生产实际,量身定制单产提升的集成增产方案。同时,山东持续实施“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各级1.8万名农技人员常态化开展巡回指导、举办“田间课堂”,落实大培训、大调研、大帮包、大拉练、大竞赛“五步走”超常规增粮举措,提升关键增产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
多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叠加合力。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水利、黄河河务、气象、交通等部门,建立农业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对粮食生产实施全周期精准监测预警。针对春旱影响,累计春灌引水39.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6%,加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和遥感监测技术推广应用,开展增雨防雹作业576轮次、增加降水约2.27亿吨,有效保障小麦关键生长时期用水需求。山东成立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526家、粮食烘干中心1850个,组建“三夏”应急作业服务队1018支,确保小麦颗粒归仓。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8.2亿元、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农业社会化服务资金6.6亿元、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奖补资金3.71亿元,全面实施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参保率超过90%,进一步调动种粮主体积极性。
(大众新闻记者 毛鑫鑫 设计 魏亦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