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入海口的东营,一股青年主导的创新浪潮正重塑着民营经济的基因。从打破国际垄断的新材料研发,到打造行业首家智慧工厂;从攻克高端风电核心部件技术瓶颈,到引领传统造纸业数字化转型——这支东营青年生力军正以创新之能、实干之姿,奏响山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青春乐章。
新材料与新能源的绿色攻坚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佼佼者,国瓷材料成立于2005年4月,2012年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各类高端陶瓷材料及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形成了电子材料、催化材料、生物医疗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六大业务板块。
在高端陶瓷领域,碳化硅DPF因其独特的制程工艺,技术难度大、成品率低,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是汽车尾气处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此背景下,研发工程师王键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青年人就是敢闯敢拼,我们秉持着‘24小时研发精神’在项目中攻坚克难。”王键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团队围绕原材料选择、配方技术、成型技术、烧结技术、后处理技术和装备等系统深入研究,通过大量仿真模拟和设备改造,将产品合格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提升了我国在汽车尾气处理蜂窝陶瓷领域的自主可控水平。
据了解,目前,国瓷材料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公司研发团队840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70%。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这支年轻的科研生力军,正持续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发力。
当国瓷材料青年队伍在新材料领域突破技术垄断时,山东金雷新能源重装有限公司(下称“金雷重装”)的青年科技团队正聚焦高端风电核心部件研发,为国家新能源战略铸造“大国重器”。

在新能源装备领域,金雷重装青年团队在部长张帅带领下,攻克了“超大型海上18MW风机主轴铸造技术”,其在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等技术指标方面均超过了国内水平,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提供了自主可控的装备支撑,加速清洁能源替代进程。
数字赋能,价值重升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传统造纸企业华泰集团迎来转型关键期。年产能达400万吨的华泰集团投资近亿元打造了智能工厂。
“传统造纸行业想要突破发展瓶颈,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将持续探索‘产业+智能化+数据+大模型+产业大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华泰集团信息化管理总经理黄鹏表示,自主研发的“5G造纸工业云平台”成为山东造纸行业首个重点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设备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智能调度。

目前,华泰集团构建的造纸“产业大脑”已在多家公司落地应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能源的优化配置。黄鹏团队的努力成效显著,年节约采购成本1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11.4%。
在山东康宝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宝科技”)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协同运行,闪烁的数字看板实时跳动着关键参数。智能化改造赋能之下,康宝科技整个生产流程运转得更快、更准。
为进一步提升产能和竞争力,康宝科技2023年启动年产1.6万吨三氯蔗糖数智化综合提升项目,总投资6.08亿元,被列入省优选、省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4亿元,占据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

“为提高数智化程度,我们引进安全信息平台、MES智能生产管理系统、DCS中控系统等22套系统软件,使数智化覆盖率达65%、生产效率提升10%。”康宝科技副总经理兼技术主管张玉龙介绍,公司通过与南开大学合作,仅用一个月就突破技术瓶颈,产品收率提高至50%以上,综合成本比行业平均低2万元/吨,利润提升30%。预计项目投产以后生产效率可提升15%以上。
目前,康宝科技的三氯蔗糖产品受到国际市场好评,三氯蔗糖产品远销美国、法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客户包括美国可口可乐、卡夫集团、法国达能集团等,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35%。康宝生化正在向全球三氯蔗糖“智慧工厂”标杆迈进。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杨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