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险资举牌步伐明显加快,成为市场焦点。7月3日晚,华菱钢铁公告称,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买入公司股票3.45亿股,占总股本的5%,触发举牌;同日,利安人寿公告,其于7月1日举牌江南水务。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截至7月3日,今年以来险资已合计举牌19次,涉及15家上市公司,举牌次数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险资举牌升温,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推动。从投资环境来看,当下低利率环境持续,投资压力显著增大。保险公司手握大量资金,传统的固定收益类投资难以满足其收益要求。与此同时,会计准则切换也成为重要驱动力。新会计准则下,险资股票投资面临收益与波动的两难抉择,而通过举牌上市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可有效平滑收益波动,适度缓解权益市场波动对险企财务报表的负面影响。
这一轮险资举牌在行业分布上呈现出鲜明特点,主要集中于银行、环保、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行业。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普遍具有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的特性。比如,银行股业绩相对稳定,分红可观,契合险资追求稳健收益、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的投资偏好。环保、公用事业等行业,虽增长速度未必如新兴科技行业那般迅猛,但胜在现金流稳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小,同样受到险资青睐。这表明险资在举牌时,更注重投资标的的防御性与稳定性,以保障长期资金的安全与合理回报。
险资举牌热潮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多维度影响。从市场资金面来看,险资大规模举牌注入大量资金,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活水,提升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作为长期资金的代表,险资的入场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引导其他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优化市场投资结构。对被举牌公司而言,险资的青睐不仅带来资金支持,还因险资对公司治理的关注,促使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运营效率,长期来看有利于公司价值提升。当险资成为重要股东后,可能推动企业在战略规划、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市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以及监管政策对险资权益投资的持续引导,险资权益投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在资产配置上,除了继续关注现有具有稳定收益特征的行业,在新兴产业领域也可能逐步加大布局。例如,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虽然目前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成长潜力巨大,符合保险资金着眼长期布局、把握时代主题投资机遇的思路。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