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海洋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小清河沿线的济南、章丘、高清、博兴4个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74.3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7643标箱,均超去年全年总量。
小清河沿线港口是2023年6月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经过两年的运营,4个港口已确立各自优势业务并植根当地经济,整条小清河航运也已开始快速发展。济南港更是协同京杭运河东平港,构建起“京清运河物流大通道”的支点,山东内河航运京杭运河、小清河两条“大动脉”因而实现贯通。
无可取代的业务优势
今年3月,章丘港接到一单特殊的货运业务——将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伊莱特”)生产的直径10米多的“大铁圈”,运送到福建。
伊莱特是一家章丘当地企业,也是国家级风电法兰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章丘港承运的“大铁圈”,正是伊莱特生产的风电法兰。不难想象,一个直径十多米的“大家伙”走陆路运输是多么不便。章丘港相关业务负责人刘林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此前承运类似的超限大件,需要提前向交管部门报备,个别路段还需要封路。
据刘林介绍,当时为了承运这超限大件,章丘港专门协调了河海两用的平板驳船,从产地沿着小清河这条黄金水道一路畅行,最终抵达项目所在地福建,实现了“门对门”运输。
实际上,像风电法兰这样的超限大件发运,正是内河航运的优势所在。6月27日,经济导报记者还走访了博兴港,看到码头上的吊车正将驳船上的钢卷一一吊起、卸下,负责倒运的大货车就停在一旁等待。据该港口副总经理赵国涛介绍,钢卷也属于超重货物,虽然体积看上去不大,但一卷钢卷的重量就逼近大货车的额载,所以陆路运输钢卷效率也不高。
“超限、超重大件运输,是内河航运的业务优势之一。”几个受访港口负责人均如是表示;除此之外,山东海洋集团提供给经济导报记者的资料还显示,内河航运的综合运输成本,比常规公路运输节省20%—30%,非常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
济南港主城港区 杜杨 摄
据介绍,小清河沿线共规划4个港口8个港区11个作业区,共规划生产性泊位数164个。一期工程济南港、章丘港、高青港、博兴港4个港口总投资21.42亿元,设计年吞吐量2110万吨。2021年11月,4个港口陆续展开全面施工;2023年5月完成交工验收;2023年6月取得经营许可证。
港口植根当地优势产业
上述几个港口的业务,脱胎于小清河复航工程。该工程项目全长169.2公里,以济南市荷花路跨小清河桥下200m处为起点,横跨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个市,延伸至寿光市羊口港,于羊口以东注入渤海莱州湾。
而在小清河复航工程启动之前,小清河的大规模航运业务已经暂停了二十余年。“所以,当港口建设完毕后,我们的发运业务可以说是从零开始。”高青港副总经理牛德国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为了承揽业务,高青港的业务部门也是深入当地各行各业,下足了功夫。
据港口业务人员介绍,博汇纸业等腹地企业在业内享有盛名,而造纸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便是方解石,添加方解石粉后的纸张,其平滑度、白度和不透明度有明显提升。据了解,广西是我国方解石的主产地之一,而方解石又是一类价格稳定的大宗原材料,非常适合航运。
于是,高青港的业务团队主动出击,承揽下了高青多家造纸企业的方解石运输业务;而后,造纸原材料的运输业务又拓展到了原木。可以说,高青港在建成后不仅迅速找到了主营业务,还为造纸企业提供了优化物流运输成本方案,深深植根在当地优势产业中。
无独有偶,博兴县是全国重要的金属板材生产基地,拥有众多金属板材加工企业。于是,博兴港积极探索“港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打造钢卷集散地,对港口堆场进行功能改造、购置钢卷装卸设备、建设热卷仓储库等。
赵国涛介绍博兴港对接京津冀地区的情况 杜杨 摄
赵国涛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博兴港还主动出击,全力开发腹地货源,对京津冀区域的20余家钢厂,曹妃甸、京唐港、天津港、黄骅港等10余个码头进行了深入调研,同时科学制定了河海联运模式,推动“公转水”业务落实,最后成功实现钢卷常态化运输。“现在,我们正在与辽宁的多个港口码头进行对接,预计未来两年就能够开通东北航线。届时,来自东北的钢材将安全稳妥运到山东。”他表示。
章丘港同样依托本地优势产业,近年来先后完成小清河直达海南东方八所港、天津港、浙江温州港、福州江阴港、广东中山港等海港的风力发电机轮毂、桅杆式起重机等超限件12航次运输任务,货物总重达5700吨,成功打造了小清河超限件“河海直达”物流新模式。
整合数据资源,“船拉拉”将成现实
6月27日当天,经济导报记者还来到济南港主城港区走访。在港内的小清河港航调度指挥中心,整条小清河沿线的河道船闸、港口、航船,各类数据一应俱全。
小清河港航调度指挥中心 杜杨 摄
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有港口吞吐量、车船作业统计、在港口货物信息等数据,同时还有货物种类统计、水文气象信息,以及各码头的实时影像画面。在济南港,还有3D模拟画面,将码头上摆列的集装箱一一标出。
据济南港设备部负责人包彬介绍,济南港主城港区共规划了19个通用及多用途泊位,一期设计年吞吐量630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40.9万标准箱。2022年,济南港主城港区纳入“山东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项目”,并且充分发挥“公、铁、水、空”四港合一区位优势,与国内主要干支线集装箱船公司合作,对接京津冀、东三省、广东等地,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外贸集装箱河海联运、化肥“散改集”试运等多项业务取得突破,成为连接欧亚班列、小清河沿线港口、渤海湾干支线航线的重要枢纽。
此外,济南港还有一个重要的支点作用:“京杭运河目前通航航段最北端位于泰安市东平港,已经与小清河济南港共同成为‘京清运河物流大通道’两个支点。”包彬如是描述济南港的区位优势和定位,“通过‘公水联运’+‘海河联运’,最终实现实现两河货源的联通。两大黄金水道的成功牵手,标志着区域交通合作迈向了新的高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山东海洋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京清运河物流大通道”的构建,主要有四个具体举措:首先是,发挥东平港区位优势及济南港集装箱货种优势,建强“两个支点”的枢纽作用;其次是组建公路运力尤其是绿色运力,加快港口绿色动能推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打造以新能源货车为主的运输车队,提升两河之间的公路运力;三是践行“港产城”融合发展,在东平港周边打造具备货物掺配、堆放、装卸等功能的综合性仓储物流园区,同时依托东平港辐射范围内的石油焦企业,打造“东平港石油焦集散地”,保障通道货源;四是借助内河港航大数据平台、“五位一体”智慧物流平台等信息化优势,在实现“两河”业务数据实时共享的基础上整合行业数据资源,开展线上物流服务。
“今年4月10日,‘东平港——太仓港’内河集装箱直达航线正式开通,‘两河’集装箱物流联运更加便利。”包彬表示。
目前,小清河港航调度指挥中心已经汇聚了航运的各类信息数据,未来更是要打造“五位一体”内河物流体系。据介绍,该体系将深度整合港口、航道、船闸、船舶及货源等数据资源,通过搭建内河港航大数据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提升数据应用能力,破除当前各运营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各物流节点之间的高效衔接,为开展“一单制”物流服务创造条件。
“预计2025年下半年,商业物流数据接入工作即将完成。”包彬表示,“届时,货主将会通过各大相关商业平台‘下订单’,我们将提供‘货拉拉’那样‘门到门’的货运服务。”
随着“五位一体”内河物流体系的全面实施,两大黄金水道携手为区域物流运输注入新的活力,这不仅将提升山东内河港航在全国的地位,还将为内河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