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金融
融资“前置”的金融样本:中信银行助力硬科技企业穿越“死亡之谷”
来源:大众报业·山东财经网   加入时间:2025-6-23 18:34:25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面对科技创新的战略任务,金融如何有效支持科技企业走出“实验室”、落地“产业链”,正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命题。
       近期,科技部、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科技金融探索。作为金融央企的重要力量,中信银行系统谋划科技金融服务布局,围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持续推动科技金融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早期科技成果的融资路径。在北京试点推出的“科技成果转化贷”,便是中信银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典型实践。
       近日,记者随中信银行组织的媒体调研团实地走访了两家合作企业——北京华视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鑫华储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调研科技金融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实现“关键一跃”。
       从精准诊疗到系统创新:科技金融托举“眼科创新之光”
       “我们的装置就像给药火箭,精确投放至眼球深层的靶点区域。”在北京华视诺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公司医学合作与大客户部总监夏朝阳形容正在研发的脉络膜上腔给药装置。
       作为一家从北京协和医院、清华大学等医工融合平台孵化而来的科技企业,华视诺维专注于以眼底病为代表的眼科诊断治疗全流程系统的技术攻关,产品涵盖眼部液体精准采集、个性化体外诊断、微创介入治疗、药械组合应用和AI视觉筛查等多个方向。
       “我们不是缺创新与技术,而是如何获得银行授信认可。”夏朝阳坦言。企业拥有近百余项中外专利授权和多项国家级奖项;在股权融资基础之上,获取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支撑是发展的长期挑战。
       中信银行针对企业所处的科技成果转化前期阶段,聚焦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与产业化潜力,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贷”产品快速建立企业信用画像,在两个月内完成从尽调审批到放款的全流程,给予企业1,000万元授信额度,用于推动三款创新医疗器械的注册与临床试验。
       “这笔资金就是稳定器,推进了关键节点,也坚定了我们商业化的信心。”夏朝阳表示。
       据了解,华视诺维承担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多项产品进入“中美双报”审批流程。随着项目临近注册与市场放量期,该笔授信被视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支点。
       转型“轻起步”:支持从技术端发力的“新势力储能企业”
       比“融资难”更难的,是被传统金融体系贴上“不值得融资”的标签。
       北京鑫华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未满两岁”的初创公司,却已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转化的典型代表。公司专注于锌镍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采用无隔膜设计、环保型电解液,在分布式光伏调峰和区域电网侧场景具备显著技术优势。
“我们服务的是最末梢的电网节点,产品要足够安全、环保、成本低,哪一点做不好都是一票否决。”董事长梅永刚表示,尽管技术潜力巨大,但公司尚未实现销售收入,融资结构几乎完全依赖股权融资。
       面对资金“断点”,中信银行在2024年底迅速介入,为其提供500万元授信额度,并首次以专利质押作为增信方式,解决了“无抵押、无担保”的授信难题。
这两笔贷款的背后,是一套重构科技企业评估体系的逻辑。在“科技成果转化贷”产品中,中信银行不再以传统财务报表为核心依据,而是通过企业技术来源、产业契合度、专利价值及落地预期等维度,搭建起“看技术、看专利、看团队”的科技企业评价体系。
       “我们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决定要跳出传统授信逻辑。”中信银行表示。自产品推出以来,中信银行已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十家,资金支持超亿元。
       更重要的是,中信银行并未止步于信贷产品的创新。在成果转化的“全周期”支持路径中,中信银行协同联动中信股权投资联盟单位,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贷联动+债券融资+产业撮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推动资本、金融与技术在早期阶段实现深层对接。
       与此同时,为破解更广范围内的“科研强、转化弱”结构性问题,中信银行于2025年4月发布了“启航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赋能行动”——构建“6维产品矩阵 + 5圈生态中枢 + 3核协同平台”的体系化服务框架,计划在三年内支持1万家硬科技企业穿越“达尔文之海”,迈出从0到1的关键步伐。
       中信银行对科技金融的探索正从机制创新走向系统性供给,从单一产品走向跨平台联动。金融从未远离产业,但对硬科技来说,唯有真正理解技术、识别价值,才能在最早期伸出关键援手。
       这也正是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阵地上的角色定位——用专业服务赋能科技,用长期视角投资未来。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经导财评丨规范收费行为让平台经济行稳致远
·> 一周山东金融人事|17份行政许可公布,涉及工商银行威海分行行长等
·> 低至0.01%!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 一季度净亏6.6亿,小鹏汽车“押宝”AI智驾辅助
·> 出口额激增16.1%和15.2%!纺织鲁企“出海”创新突围
·> 山东金融管理部门联合部署 推动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 2025年山东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公示
·>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市场反应如何?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