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起步区社会治理部立足大建设大发展实际,创新性融合“枫桥经验”矛盾化解精髓和“浦江经验”服务创新理念,指导推进各街道依托辖区需求和资源优势,构建“一街一品”治理体系,形成大桥街道“共享法庭”、崔寨街道“小崔帮办”、孙耿街道“干部下沉”等特色治理品牌,针对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创新共享法庭,赋能新城建设,助力和谐发展。针对大桥组团作为济南未来新的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结合项目建设和拆迁安置中矛盾频发现状,创新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大桥街道率先建设“共享法庭”,充分发挥调解优势,保障城市建设平稳推进。比如,建立智慧司法服务站。全省首创“街道—社区”共享法庭,法官通过网络连线提供“一对一”“家门口”“指尖上”的司法服务,协助完成网上立案、法律咨询、线上庭审、诉讼事项证明等服务,累计提供指尖司法服务80余次。
打造帮办品牌,优化城市治理,提升服务效能。崔寨街道聚焦高新产业集聚区建设定位,整合城市管理服务资源,依托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打造“小崔帮办”管理服务品牌,以“帮办在先、服务在前”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全链条帮办体系实现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取得显著成效。
崔寨街道整合资源,创新治理架构。打造“1156”帮办服务体系,依托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打造1个服务阵地,专设1个热线电话,统筹协调建管、执法、物业、村居、社区5支专业帮办队伍,明确城市建设、市容市貌、生态环境、城市秩序、物业服务、民生问题6类服务事项,建立“网格员日常帮办-责任单位即时帮办-疑难问题会商帮办”的三级响应机制,统一推进诉求受理、力量调度,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此外,多线收集,延伸帮办触角。打造“网格采集、警情收集、群众来访、入村走访”四维诉求收集网络,延伸立体化帮办触角。“网格帮办”39个网格每日巡查覆盖重点区域;“警情帮办”联动机制实现非警务警情100%转化处置;“来访帮办”专人提供全程帮办服务;“流动帮办”结合宣传服务活动定期入村走访收集社情民意,推进“坐等上门”为“主动寻访”,实现“被动接收+主动采集”双轨运行。通过四维渠道协同运作,将传统“事后投诉处理”转变为“事前主动干预”,以源头治理实现热线工单压降,避免矛盾上行。今年1-5月,崔寨街道热线工单总量较上年同期减少341件,同比下降10.86%。
推动干部下沉,深化网格管理,探索村居新治。针对人口结构变化和城乡要素流动加剧,新时代传统村居治理难度不断加大的现状,孙耿街道推进街道管区干部全员下沉、覆盖驻网,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推进治理模式从“层级管理”向“扁平服务”转变,真正实现“干部在网格、服务在门口、问题在一线解决”,探索出一条干部下沉、服务前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例如,推进制度化派驻,全面推进网格覆盖。制定下沉工作细则,明确下沉时间、职责清单(矛盾调解、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等),打破传统治理模式下街道干部“坐等上门”,群众诉求反馈慢等问题,转变角色职能,变“指挥员”为“服务员”。再比如,推进扁平化服务,快速响应群众诉求。驻村干部在网格设立“流动办公室”,让管区干部在村民家门口办公,缩短服务半径,现场受理群众诉求,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把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截至目前,党员谈话353人,走访群众1153户,摸排问题167个,目前已解决89个。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