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了第七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代表座谈会。在这场聚焦水产种业未来的座谈会中,四位水产种业领域的院士为 “十五五” 时期水产种业振兴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其中,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作为水产育种创新前沿阵地,深度融入这场关乎产业未来的战略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院长包振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发展建议,他强调,要谋定新模式,把握新趋势,完善水产种业产业体系。
适应新的养殖模式。中国水产业正向依靠技术进步、产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体系整合等方向转变,农以种为先,新的养殖模式需要新的适养优良品种和主导品种,寻找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空间,缩短与产业需求的差距,促进水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强化新技术研究应用。我国水产育种对象种类繁多,要进一步加强BT+IT以及人工智能等4.0阶段的智慧育种技术研究,加速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性别控制、借腹怀胎、智慧育种等新的育种技术和育种模式等新的技术革命发展。针对种业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建立高效的种业体系。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健全大规模表型测定体系。重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种业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种质资源评价与重大性状功能基因的筛查,建立大规模表型测定体系,加强对品种优良性状的表型研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把握利用大模型AI技术等人工智能,形成新的研究范式和育种模式。
站在“十五五”规划新起点,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将以院士战略指引为航标,聚焦智慧育种技术与产业急需品种突破,强化与全国原良种体系协同,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水产种业创新体系。
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成立于去年6月12日,总部位于青岛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陈松林等领衔,集聚了12个国家级水产育种团队,核心定位为整合政产学研资源,构建“科研端技术突破+产业端政策支持+市场端金融创新”的创新机制,推动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开发和现代化育种技术应用。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