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纺织服装贸易版图中,山东企业正以创新姿态书写“出海”新篇章。
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美国、东盟稳居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前三大市场,同比增速分别达2.3%、9.9%、16.3%,合计贡献45.2%的出口份额。与此同时,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加速向新兴市场进军,拉丁美洲和欧洲市场出口额分别激增16.1%和15.2%,勾勒出一幅多元拓展的国际化图景。
主动求变,开拓新兴市场
在山东夏津经济开发区的费特制衣有限公司(下称“费特制衣”)生产车间内,裁剪设备精准运转,缝纫工人指尖翻飞,一件件婴童服装快速成型。“这批货将发往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目前订单已排至9月。”费特制衣负责人田春丽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

这家曾依赖单一市场的企业正经历着深刻转型,美国市场一度占据其出口总额的95%,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企业主动求变。“面对关税波动,我们必须打破依赖,开辟新赛道。”田春丽表示,自2019年起,公司组建专业外贸团队,携产品奔赴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参加展会。“语言不通就用翻译软件,时差不便就熬夜沟通,我们带着诚意敲开了新市场一个个大门。”
五年间,费特制衣的市场版图发生了显著变化,2023年,非美市场出口占比突破50%;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市场份额压缩至10%以内。这种主动求变的姿态,正是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应对国际挑战的缩影。

当前,跨境电商已成为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出海”的新引擎。在“2025山东省外贸优品购物季”活动现场,山东力和纺织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人头攒动,其设计新颖、工艺精湛的沙滩巾、浴巾备受青睐。“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澳大利亚和日本,但这只是起点。”展台负责人表示,企业正依托跨境电商平台,探索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并通过品牌故事营销、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山东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已有超3000家纺织服装企业入驻主流跨境电商平台,2024年,全省跨境电商出口额同比增长28%。从传统展会到线上平台,从单一市场到全球布局,山东纺织服装企业正以多元化策略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续写“出海”新传奇。
智造升级,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
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当下,山东纺织企业正以科技创新为利刃突破传统发展瓶颈,在国际产业链竞争中崭露头角。以“中国制帽之乡”胶州为例,这里的纺织企业借助科技创新实现了华丽转身。
“我们也是从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数字化浪潮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不转型就会被淘汰。”青岛前丰国际帽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据介绍,前丰国际帽艺打造了全国首个帽饰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入自动化设备,实现生产效率提升30%。其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了信息壁垒,让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得以流通,供应链从原本的线性串联升级为高效的网状协同,订单响应周期大幅缩短40%。除了传统帽饰产品外,该企业还推出个性化定制与文创联名等创新业务,定制化产品的利润率高,对产业价值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

放眼山东,不少纺织企业积极构建“平台+企业+生态”的创新体系。例如,聊城侯营棉服产业集群引入“DeepSeek+智能仓储”系统,这个系统就像给整个供应链装上了智慧大脑,库存周转率提升了50%,物流成本降低了18%。
据了解,这一创新举措成为人工智能与纺织产业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推动山东纺织业加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如今,山东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超过90%,绿色低碳技术应用覆盖率达7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五年前下降22%,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风云变幻,山东纺织企业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琳琛表示,当前纺织业正处于“技术革命+需求变革”的关键窗口期。企业一方面要深化“数实融合”,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构建全球营销网络。从政策层面来看,应完善“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持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制定,助力山东从“纺织大省”迈向“纺织强省”。
“出海”政策再升级
轻工纺织产业作为山东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自2022年被纳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以来,通过强化研发投入、优化设计能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特色品牌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数据格外亮眼:2024年,山东省纺织服装出口额达2106亿元,同比增长2.9%,持续巩固其作为全国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主阵地的重要地位。为进一步推动纺织行业“出海”提质增效,山东省商务厅近日推出三大加力措施,从市场开拓、营销服务、跨境电商三大关键领域精准施策。
山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夏炳军介绍,在助力企业出海方面,山东以“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行动为抓手开拓纺织品出口市场。全年将组织企业参与370余场境外展洽活动,其中纺织服装类展会安排28场,重点瞄准南美、东欧、中亚等新兴市场。展位费补贴政策同步优化升级,对重点展会给予70%的展位费补贴,针对新兴市场展会的补贴比例提升至80%,切实减轻企业“出海”成本负担。
为破解中小企业国际营销能力薄弱难题,山东还打出了组合拳,一方面组织举办纺织服装类精准采购专场,邀请国际采购商“面对面选品”;另一方面,聚焦纺织服装等8个优势工业行业,联合工信部门与供应链头部企业,组建山东外贸优品库。通过实施“山东制造”整体国际营销战略,推动企业实现“抱团出海”,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在跨境电商领域,山东还积极推动与纺织服装产业深度融合,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行动,指导企业高效利用公共海外仓资源,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全力拓展纺织服装出口新增量。同时,加大对跨境电商交易服务平台的培育力度,积极招引链主平台和知名品牌,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完善孵化、外贸综合服务及招商推广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功能。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山东正以创新驱动重塑纺织产业“出海”新模式,为全国传统产业国际化转型提供“山东经验”。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