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全省金融运行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李云山在发布会上介绍,3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9万亿元、18.5万亿元、15.9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1.2万亿元、1.1万亿元和7694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737亿元、2704亿元和1551亿元。
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获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1126亿元,3月末,余额4894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9%,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全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平均利率2.49%,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3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全省科技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
联合省民政厅开展“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五个一’专项行动”,组织金融机构累计对接养老机构及项目超200个。支持济南、青岛结合数字人民币试点,打造消费集聚区或特色街区,3月末,两市共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1381.2万个,累计交易546.9亿元。
3月末,“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领域贷款余额1058.4亿元,居全国首位;全省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余额257.8亿元,较年初新增22.3亿元;指导金融机构向济南市收购主体发放贷款3.8亿元,收购商品房3.7万平方米。
一季度,全省人民币跨境收支合计4231.4亿元,同比增长24.3%,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在本外币收支中占比为41.1%。办理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365笔、9808万美元,数字化服务业务71笔、1120万美元。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