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环境经济”,市场环境、营商环境的好坏关乎其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4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重点举措清单》(下称《清单》),提出包括建立健全13项制度法规、部署开展9大行动、实施8项活动、深化4项试点等37条重点举措,打出破除壁垒、推动公平竞争,强化监管、着力整治乱象,精准帮扶、开展靠前服务三大“组合拳”。此举为民营经营主体打了一剂市场监管“强心剂”。
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和推动公平竞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迫切需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破除壁垒,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保障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尤为重要。
根据《清单》,要加强涉企收费政策措施合规审查,制定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规范平台收费行为。开展整治涉企乱收费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加强违规收费抽查检查。
规范涉企收费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运营成本,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从而让企业轻装上阵。
《清单》还提出要纵深推进服务型执法,加快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科学动态调整市场监管行政违法行为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
这种“柔性执法”对于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激发市场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当下,兼顾执法力度和温度的服务型执法深得企业好评。其推动企业信用评价公平统一,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信用导向的营商环境,以智慧化手段积极推广非现场监管,实现了对民营企业“无事不扰”。
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监管执法、完善帮扶措施,只有高质量的市场监管,才能切实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有效破除发展的障碍堵点, 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大众报业·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