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度因流动性风险短暂回调,但国际金价很快就重回强势,刷新历史新高,已逼近3300美元/盎司大关。
近日,高盛将2025年底金价目标价从3300美元/盎司大幅提高至3700美元/盎司,到2026年年中将升至4000美元/盎司。更令人咋舌的是,在极端情况下,高盛预测黄金可能触及4500美元/盎司。这一激进的预测无疑为持续火热的黄金市场再添一把干柴,也让市场对黄金未来的走势充满了更多遐想。
连创新高
自进入2025年,黄金市场便展现出了强劲的涨势。在2024年内连续40次刷新历史纪录后,2025年金价涨势更是迅猛。

虽然近期伦敦现货黄金从3131.15美元/盎司跌至2981.86美元/盎司,3天时间内跌去了149.29美元/盎司,但从2982.89美元/盎司涨至新高3245.26美元/盎司,也仅用了3天,金价在振荡中走强趋势不改。
中信建投研报称,COMEX黄金回踩3000美元整数关口后一骑绝尘,再次刷新历史价格纪录,短期主要的价格驱动是浓厚避险需求,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支撑着金价。此外,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中,长期通胀居高难下,实际利率的下行趋势为金价注入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高盛将2025年底金价目标价从3300美元/盎司大幅提高至3700美元/盎司,到2026年年中将升至4000美元/盎司,让市场对黄金未来的走势充满了更多遐想。
在黄金分析师张亚林看来,高盛对金价做出如此大幅度的上调预期,除了经济环境因素外,央行购金力度超预期成为推动金价上涨的重要引擎之一。
央行购金近年来一直是影响黄金市场的关键因素,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贸易摩擦时有发生的背景下,全球多家央行纷纷增加黄金储备,将黄金视为稳定资产配置、应对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重要手段。”张亚林表示。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连续三年超过1000吨,这一水平远超2010至2021年年均550吨的平均水平。
世界黄金协会2月份的数据显示,全球央行黄金储备增加了24吨。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3月末黄金储备报7370万盎司(2292.33吨),较2月末的7361万盎司(2289.53吨)增加9万盎司(2.8吨),已经连续5个月购买黄金。
更为惊人的是,高盛报告中还提及了一种极端情况,如果央行需求持续升至110吨/月,黄金ETF持有量大幅反弹,投机性头寸达到历史范围顶部,黄金价格甚至可能触及4500美元/盎司。
“高盛这一假设性的预测虽然处于极端情况之下,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黄金市场潜在的巨大上涨动力。”张亚林分析。
风险依旧存在
尽管黄金市场目前呈现出一片繁荣的上涨景象,但在急涨的背后其实也蕴藏着诸多风险。

“大家看到的是节节上涨的黄金市场,但我看到的是风险。”资深黄金投资者林卫国表示,已经逐步在减仓。
在林卫国看来,当下黄金价格已经出现了一定的 “泡沫化” 倾向,一旦市场情绪发生逆转,价格回落,就有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急剧下跌,从而带来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上海黄金交易所最近也频频发文提示风险,要求各会员单位提高风险防范,合理控制仓位,而且提高了黄金和白银延期品种的保证金比例。
济南一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张宝华也持有同样的意见,“现在有客户咨询投资黄金,我都会提醒他们价格有点高,风险很大。”
张宝华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近期多只黄金基金因为资金的狂热追捧引发了高溢价风险。如易方达基金公告称,旗下黄金主题基金因二级市场价格严重偏离净值,于4月11日停牌一小时,并警示投资者 “盲目追高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嘉实基金亦发布公告,提醒旗下黄金LOF大幅溢价,呼吁投资者理性决策。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近期频繁上调黄金积存门槛。以中国银行为例,其积存金最小购买金额在1个月内两度上调,4月2日从700元调至750元,而此前(3月)刚从650元上调至700元。此外,建设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已将门槛调整至800元,光大银行则直接从700元大幅提高至1000元。
“这一系列现象都表明在黄金投资热潮之下,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警惕市场潜在风险。”张亚林表示。

理性看待短期波动
黄金的长期牛市逻辑依然稳固,但在极端情景下的4500美元/盎司目标需依赖多重风险因素同时发酵,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动态调整策略。高盛的预测反映了黄金在多重风险下的配置价值,但需理性看待短期波动,投资者在关注黄金价格上涨的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动态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合理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