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公司
潍柴动力加速六大转型!2025年新能源收入力争“翻番”
来源:大众报业·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5-4-14 16:19:36  

在交出营业收入2157亿元、归母净利润114亿元的历史最优年度盈利数据后,潍柴动力(000338.SZ)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集团之一,在2025年将重点推动六大业务转型,力争实现经营质量与规模效应的更大突破。

“公司将在巩固现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六大转型。”潍柴动力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常海在日前进行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表示,潍柴将全力提速新能源发展,重点加码大缸径发动机产品,同时在数智化、后市场、非道路及出口市场全面发力。作为“六大转型”的重中之重,潍柴力争2025年新能源收入实现同比翻番以上增长。

在新能源领域耕耘多年 

在国内柴油机领域长期独占鳌头的潍柴动力,其实早已在新能源领域耕耘多年,积累了大量行业前沿技术,2025年或是其新能源业务大爆发的一年。

“目前,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已经涵盖四大板块,涉及部件、系统、总成和整机,广泛应用在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兼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祝成祥告诉经济导报记者,潍柴在新能源领域主要聚焦开发系列化、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

祝成祥介绍,目前潍柴电池产品共有100余款,电量覆盖2~1000kWh。比如重卡全系列动力电池,单包电量高达100kWh,支持多包并联技术,电量可扩展至200至800kWh;同时采取多种轻量化设计,电池包在400kWh系统下,重量较同类竞品降低110kg,大幅提升车辆续航时间和载重能力;快充方面,该电池最高支持1.3C持续充电性能,相较竞品的1C持续充电性能,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间。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潍柴拥有电机产品30余款,广泛应用于增程混动、DHT、电驱桥产品;控制器产品20余款,针对下一代产品开发运用芯片复用、模组集成、SiC高压平台等行业最新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

2025年,潍柴动力电池、电机、控制器等新能源产品推向市场的速度将大大提高。

3月28日,潍柴弗迪(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首台电池产品下线,标志着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式投产,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据介绍,该项目分为两部分,一是潍柴弗迪电池建设项目,专注打造50GWh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电芯及配套零部件生产基地,其中一期占地758亩,规划建设商用车、非道路、储能等电芯生产线,具备20GWh/年刀片电池电芯产能;二是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建设项目,布局50GWh电池PACK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其中一期占地249亩,规划建设4条刀片电池PACK线,具备电池PACK 20GWh/年产能。

向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潍柴多年前就在新能源动力系统开启全面布局,致力于向新能源动力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为全球交通与能源领域提供绿色动能。

比如在燃料电池方面,2018年之后,潍柴先后投资加拿大巴拉德、英国希里斯、德国欧德思、瑞士飞速集团,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资源,建立起“单电池—电堆—系统—整车”的氢燃料商用车完整产业链。

“潍柴新能源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大技术方向全面布局,借助集团全产业链能力,基于终端场景、工况,精准理解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快速准确响应开发新能源产品。”祝成祥介绍,潍柴基于对商用车和工程机械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智能管理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维度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从新能源在商用车等领域的渗透情况看,2024年,新能源重卡行业销售8万辆,市场渗透率14%,新能源装载机渗透率25%,新能源轻卡渗透率16%。潍柴方面判断,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以及续航、充电效率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未来应用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一期正式投产,进一步扩大了潍柴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机、电机控制器、电池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为潍柴动力的新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透露,2025年力争新能源收入实现同比翻番以上增长。

潍柴动力表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公司将推进新能源产品技术创新及平台迭代升级,形成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首先保障集团内客户产品交付,加速推动车型拓展和推广;同时,加快推进集团外客户的配套对接工作。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段海涛)




编辑:史飞雪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这些地区间铁路旅行时间大幅压缩!回家更快了!
·> 世界首个!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
·> 91家公司排队备案境外上市 港交所和纳斯达克成热门选择
·> 1月16日A股收盘:大金融股异动,带动指数飘红!
·> MLF超额续作,一季度降准降息仍有可能
·> 深股通新增2只宽基ETF,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创业板优质企业
·>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出台!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 沪深交易所发出38份纪律处分,释放“严监管”信号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09023866-44号 鲁新网备案号:201000112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