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大胜华(603026.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称,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47亿元,同比下降1.56%;归母净利润为1641.96万元,同比下降12.3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38.78万元,同比下降59.29%。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石大胜华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跌。其中,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相当于2022年的1.84%。此外,石大胜华还存在一定的现金流压力。
部分产品价格下降
近几年,石大胜华业绩持续下滑。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石大胜华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3.16亿元、56.35亿元,分别变动17.86%、-32.2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052.70万元、1872.60万元,分别变动-24.43%、-97.90%。
年报中,石大胜华提到,虽然新能源汽车锂电行业持续增长,但碳酸酯行业产能扩张、电解液价格低迷且供应过剩,甲基叔丁基醚行业也面临盈利收窄情况。而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石大胜华营业收入。

从产品结构来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甲基叔丁基醚系列产品、其他产品等。报告期内,碳酸二甲酯系列产品实现收入23.51亿元,同比下降5.85%;甲基叔丁基醚系列产品实现收入11.99亿元,同比下降1.63%;而其他产品系列虽然收入大幅增长206.50%,但毛利率却为-3.52%。整体来看,公司在部分传统产品上受到市场竞争冲击,而新兴业务虽有增长,但尚未能完全弥补传统业务下滑的缺口。
产品收入减少主要和价格有关。根据石大胜华发布的经营数据显示,2024年碳酸二甲酯系列的平均售价为5524.22元/吨,甲基叔丁基醚的平均售价为5712.90元/吨,分别同比下降8.13%、10.54%。
费用方面,石大胜华成本也有所增加。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为4.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75.27万元。其中,销售费用为8187.03万元,同比减少5.39%;管理费用为1.28亿元,同比减少3.21%;研发费用为2.38亿元,同比增长24.07%;财务费用为539.59万元,同比增长279.35%,主要是贷款利息增加所致。
项目建设取得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石大胜华成立于2002年,围绕碳酸酯类产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打造立体化完整产业链,纵向延伸精细化工品业务,横向开拓锂电新材料产品,形成锂电池溶剂、电解液、高端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石大胜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持续下降,现金流存在一定压力。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48亿元、-4.32亿元、-4.48亿元。
此外,2022年到2024年,石大胜华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分别为8.7亿元、6.13亿元、13.89亿元,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较2023年末增长126.72%,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6%,应收账款增速明显较高。
尽管业绩承压,但石大胜华在2024年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2024年,石大胜华武汉基地20万吨电解液及22万吨锂电一体化项目一期顺利投产,并成功产出合格产品;东营基地电解液产能逐步提升,并且同国内头部锂电池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全年出货量6万多吨。
此前,石大胜华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自协议生效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宁德时代向胜华连江采购电解液的需求预计10万吨。
“对于该协议的营收规模,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10万吨电解液的市场价值在20亿元左右。”有业内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此次协议对于上市公司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对于2025年,石大胜华表示,未来将持续狠抓降本增效,抓住新能源锂电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向下延伸产业链,同时不断扩大公司在电解液市场的份额,实现公司的战略转型。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杨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