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北交所将审议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下称“岷山环能”)的IPO申请。该公司拟发行不超7000万股(含本数,不含超额配售部分),募资2.95亿元,用于用户侧储能电站、动力电池回收、智能矿山回收项目一期建设及材料科学实验室及光伏能源项目。
岷山环能招股书上会稿显示,该公司是一家集原生资源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高新材料制造为一体的资源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底吹熔炼-熔融还原-富氧挥发”技术为核心技术。
但从北交所的问询和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目前仍存在八大问题,在监管部门要求严把上市入口关的大背景下,岷山环能明日能否过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岷山环能并不是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人员上看,截至2024年底,岷山环能员工共有1023人,其中硕士以上仅有5人,本科为64人。从研发费用看,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436.36万元、2056.40万元和2306.6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0.55%、0.70%和0.80%。
更令人关注的是,报告期内(2022年至2024年),岷山环能使用超龄、退休返聘人员的占比分别为14.05%、12.21%、10.17%。截至2024年底,该公司使用的超龄及返聘人员数量仍有104人。这些人员中,绝大部分(100人)没有缴纳工伤保险。
至于大量使用超龄、退休返聘人员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这些超龄、退休返聘人员具体干什么工作,在没有缴纳工伤保险的情况下,万一出现工伤如何处理等问题,岷山环能均没有给出解释。
其次,公司生产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双高”产品。
深交所问询显示,岷山环能产品中“铅锭-原生铅”就属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而且该产品是其主要产品之一。报告期各期(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原生铅锭销售收入分别为8.68亿元、7.1亿元和7.65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依次为33.64%、24.24%和26.52%。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高污染业务,报告期竟然都是亏损状态。上会稿显示,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原生铅毛利率分别为-4.12%、-4.46%、4.74%。
真不明白,岷山环能为何要亏损生产“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上市后如果大幅减产或停产,公司会否出现固定资产“大额计提”,从而业绩大幅下滑?
另外,根据《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环办大气函〔2020〕340 号)等有关政策,报告期内,公司所在城市要求在空气质量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电解铅和硫酸品种限产30%。报告期内,按核定产能折合铅、硫酸全天限产天数在20至30天之间。
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如发行人生产的产品涉及“双高”产品,需说明相关产品所产生的收入及占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以及是否为发行人生产的主要产品。发行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双高”产品的生产,以及采取相关措施对发行人未来生产经营的影响。如发行人产品属于《环境保护综合名录(2021 年版)》中“高环境风险”的,需说明发行人是否满足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要求、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近一年内是否未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等要求。
可见,监管部门及交易所对涉及“双高”产品的企业上市是非常谨慎的。
第三,岷山环能宣称自己是“清洁生产”,但其在环保及安全方面却屡屡出现违法违规情况。
报告期内,岷山环能及子公司因部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公安机关备案,存在安全生产措施不完备、设施损坏等事项,报废车辆进入厂区运输,未执行安阳市环境污染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实施橙色预警(Ⅱ级响应)特别管控的通知停产要求,存在排放数据的原始监测记录保存不完整等违规行为,共受到四次行政处罚。
除上述情形外,报告期内,主管机关对该公司及其子公司进行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生产过程中烟气、粉尘外溢,制酸尾气排放口自动监控设施及分析仪显示数据量程漂移幅度超过《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的限定,建设项目重大变更未重新报批即开工建设等违法违规情形。
第四,公司募投项目“用户侧储能电站”“光伏能源项目”真的能赚钱吗?
岷山环能问询回复文件显示,以2024年6月为例,该公司用电均价为0.69元/度,高峰时段(含尖峰时段)用电均价为1.03元/度。根据公司测算,这两个项目投产后,按时段加权替代上网购电年均价都是0.7元/度。拟建设的储能电站项目年均放电量13918.29万度,占公司最近三年年均用电量的68.42%。该项目主要通过低谷储电高峰用电,实现公司节约用电成本,不涉及上网售电。
上会稿显示,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1949.23万元,其中设备采购投资1484.64万元,建成后运行期25年,该公司每年发电成本118.44万元,其中折旧摊销费用为92.19万元。
这里面最大的疑问就是发电成本及折旧摊销费用,光伏发电设备真的能完整使用25年吗?发电效率会否递减?该项目建成后需要多少人运营,工资又是多少?
储能电站项目也存在同样问题,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3695.15万元,其中设备采购及安装支出3273.44万元。建成后运行期15年。该公司测算的年均购电成本为8621.41万元,年均放电收入为9742.8万元,年均储能电站设备折旧运营成本为531.46万元。不知其在测算时,有没有考虑到设备储能效率递减、设备损坏后更换及维修、人员工资增加等情况。
这两个项目投产后,果真能带来净利润吗?
第五,无真实交易背景历史票据融资暗藏合规争议,3000万元资金究竟流向何方?
2016年,前海海航供应链管理(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海航供应链”)与岷山环能签署《供应链服务协议》,以不具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供应链融资方式,海航供应链向岷山环能短期出借资金并收取利息。尽管岷山环能辩称其未违反《票据法》第102条、第103条及《刑法》第194条票据诈骗罪规定,且获属地人民银行及金融局出具无处罚证明,但其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操作违反《票据法》第十条“真实交易关系”原则,合规瑕疵难以回避。
另外,岷山环能在本次违规融资中,损失了3000万元左右。主要原因是该公司通过关联方安阳开泰向大松科技预付铅精矿采购3000.80万元,大松科技大股东与海航供应链高管存在亲属关系,后大松科技无力偿还,该公司受让该笔债权,已全额计提减值。
岷山环能称,2019年,时任海航供应链总经理离职后,经公司了解及后续查询公开判决得知,海航供应链时任总经理和大松科技公司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系夫妻关系,而此前二人向发行人有意隐瞒了彼此为夫妻关系的情况。
但在无真实背景交易中,流向大松科技的3000万元资金最终流向了哪里?外人不得而知,岷山环能也没有披露。这里面究竟有没有利益输送呢?
第六,大块资产权属存在瑕疵,核心资产被抵押贷款
产权清晰是上市公司的最基本要求,但因河南省未将安阳市纳入集体土地入市试点,岷山环能通过签署租赁协议,长期租赁使用尚未办理使用权证书的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合计109786.71平方米。此外,该公司尚有40176.96平方米房产未办理产权证书,主要建设于公司租赁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上,涉及电池拆解车间等配套车间。
岷山环能表示,未来如果政策等方面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存在因为租赁集体建设用地尚未备案以及房屋建筑物尚未办理产权证书等资产权属瑕疵,导致相关建筑物被拆除、相关生产车间被迫搬迁并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为取得贷款机构授信,岷山环能将名下房产、设备、土地等资产进行抵/质押,公司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金额合计3.86亿元,占公司总资产26.54%,该资产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核心资产,如果未来公司的经营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到期债务,抵/质押权人可能对该等资产采取强制措施,导致公司无法正常生产经营。
第七,每年3000万左右利息费用,公司究竟贷了多少款?
2022年至2024年,岷山环能支付的利息费用分别为3486.44万元、3637.8万元、2627.54万元。这说明该公司在2021年股权融资后,仍面临非常大的资金缺口压力。那么其目前的有息借款总额为多少?主要干什么用了呢?
第八,不能上市就恢复对赌协议,22名名投资者是看好公司前景还是想利用公司上市发笔财?
申报稿显示,根据投资协议约定,在岷山环能本次上市审核未获通过或通过后上市发行失败(如有)的情况下,公司实际控制人有义务购买安阳经开产投等共计22名投资人(目前共计持有公司9.46%股权)持有的公司股份,购买价格为其此前向公司增资的入股价格并加付约定利息。
至于上述22名投资人入股总金额有多少,约定利息是多少?公司一旦不能上市,实际控制人是否有能力支付上述巨额入股资金?在上市是生死攸关问题的背景下,公司及实际控制人会否想尽一切办法上市,如何保证信披真实完整?这些问题岷山环能都没有进行说明。
对于以上疑问,经济导报记者近日通过邮件采访了岷山环能。但该公司表示,目前属于静默期,无法回复记者的提问。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宪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