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9场,邀请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发展、联动创新等情况。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张喆介绍,2024年,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新设企业1.5万家,占全市18.6%;实际使用外资5.8亿美元,占全市37%;进出口总额950亿元,占全市42%。新形成9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网络货运平台涉税服务管理“票e真”模式入选商务部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不动产“带封过户”自行处置新模式、经营主体公益清算强制退出新机制2项成果推荐参评国家级复制推广案例;整车出口贸易便利化改革等14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推动“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等改革试点落地,在培育贸易新增长点、助力医药研发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建设全省首个跨境数字服务平台、“易鲁通”国际贸易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等载体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打造国家文化出口和国家文化贸易“双基地”,带领沿黄九省500多个文化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加强省级自贸联动创新区建设。建设山东算网济南都市圈算力服务专区,开展济南都市圈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文件互认,推动都市圈要素资源流通便利。加强黄河流域联动创新。构建“港口延伸、便捷通关、海铁联运、关港互动”的黄河流域内陆港群数字化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公铁水空多式联运、高效衔接。加强鲁疆、鲁琼自贸联动。与喀什自贸片区共建鲁疆企业出海(喀什)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开通首条济南-喀什货运专线。推动山东健康集团、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与海南博鳌乐城合作,共享海南医疗领域先进政策。

202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将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突出自贸特色,实现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一个目标”。做大做强自由贸易主责主业。推动大宗贸易、离岸贸易等国际贸易发展,建设山东能源国际贸易产业园,年度新招引企业不少于30家,贸易额不少于300亿元。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改革活力。进一步完善“1+1+3”自贸运行体制机制,优化济南片区与历下、历城、济南高新三区政策、资源匹配,联合推出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释放自贸创新红利。
紧盯项目提升,推动创新和产业“双轮驱动”。着力推动特色产业聚势而强。高标准推进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促进平台建设,举办细胞基因治疗技术与AI赋能交流大会,打造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着力推动新兴产业乘势而上。提升国家文化出口和对外文化贸易“双基地”运营水平,培育数字文化、游戏产业等新兴业态,打造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用好山东科技大市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新孵化科技型企业不少于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元。着力推动未来产业起势而进。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领域,推进网安试验区、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孵化中心和加速平台。

争取新业态新模式创新突破。落地实施易货贸易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拓展“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深化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基金试点。争取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突破。开展细胞治疗生物医学前沿技术服务试点,探索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促进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创新突破。推动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落地,提升跨国企业跨境收付便利度。制定分场景分领域的数据出境管理清单和配套管理办法。推进山东自贸试验区跨境数字服务平台2.0等载体建设,构建全市首个跨境可信数据空间。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