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上午,济南先投集团(下称“先投集团”)举行2025年工作动员大会,系统总结2024年工作,表扬集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先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杰出席会议并讲话。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张峰作2024年集团经营情况报告,并与二级集团代表签订2025年工作目标责任书。

2024年,先投集团认真落实“11345”工作思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力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能级,为加快绿色低碳新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集团成功获得AAA信用评级,资产总额达到1073亿元,加快塑造主业鲜明、优势突出、重点板块齐头并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其中,2024年6月28日,先投集团成功获评AAA信用评级,这是集团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进一步提升了集团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依托AAA信用评级,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持续优化融资结构,综合融资成本维持在较低区间。
聚力开展“三大攻坚”实效突出:聚力开展示范区建设攻坚。高水平规划策划,加快项目建设,鹊山生态文化区、总部经济区、都市阳台三片区中,实施21个项目,总投资195.4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亿元。聚力开展新加坡合作攻坚。助力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加速建设,与新加坡吉宝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中新(济南)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揭牌运营新加坡(济南)硬科技转化中心。聚力开展安置房建设攻坚。承接济南起步区14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完成崔寨安置一、二、三、五区共160万平方米的交钥匙工作。
在新城建设方面,加快重点项目推进。推动已完工、在建、拟建项目共计138个。开展精准策划招商。与盛裕集团合作,精准招引新加坡种子企业。成功签约引进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工业园项目、国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等重大产业项目。资产运营提质增效。运营面积达73万平方米,营收水平全面跃升。以绣花精神管理城市。在济南市清雪除冰工作中,助力起步区获得全市第二、外围区县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改革创新上,以济南起步区鹊山生态文化区(一期)二批次项目为试点,开展首例“投建运一体化”模式招标,推动优质社会资本参与片区开发建设。在融资创新方面,在上交所成功发行集团首笔中长期公司债券,创山东省同评级纯5年期公司债有史以来票面利率新低;成功发行“华泰-济南先投2号1期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创全国同评级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利率最低;发行3亿元的中长期公司债,票面利率为2.54%。

会议指出,2025年先投集团工作将更好地服务和融入起步区建设发展大局,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认真落实“筑牢三个根基、做到三个聚焦、强化三项保障”的“三个三”工作机制,统筹融资、建设、运营、中新合作等各项重点工作,助力起步区实现“五年成形”阶段目标,奋力开启“十年成势”的新篇章。
其中,在“三个聚焦”上扛牢责任担当。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做大做强。以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为依托,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起步区建设,做大营收规模。借助AAA评级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夯实传统融资方式,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做好融资工作。以“起步区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建设为核心,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四大核心”版块,提供全周期服务。招引头部品牌,打造文旅、养老、商业、酒店等重点项目,提升运营水平。依托新加坡公司、中新合资公司,推进高水平开放,深化中新合作。聚焦项目提升,实现提质增效。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项目提升年”部署要求,全面提升项目谋划策划水平,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资源跟着要素走、要素跟着项目走”。要抓谋划储备,提升项目质量,增强集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后劲。要抓过程管理,提升推进效率,提升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要抓要素供给,提升保障水平,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建成。要抓力量整合,提升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效能。聚焦产业发展,做好强链文章。科学策划,前瞻布局,重点针对未来产业、“车路云”一体化、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进行园区策划。链主带动,协同发展,积极引育一批专特精新企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资本招商,发挥实效。充分利用黄河母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专项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参与济南起步区建设。数据画像,精准招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精准画像。着力构建专业高效的招商团队,提高专业招商、精准招商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先投集团将强化协同配合、资源要素、安全发展“三项保障”。其中,将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加强政策研究。充分发挥政策研究推进小组作用,利用“四区叠加”优势,提升政策研判能力,用好用活支持济南起步区建设发展的各类政策。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要加强机构设置,实现扁平式组织结构管理。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建立更加丰富多元化的薪酬体系,抓好干部考核测评,搭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履职能力。做强数字化支撑。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之间的信息壁垒,强化数据安全防护,确保数据安全可控。推进企业文化赋能。把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的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通讯员 韩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