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启动赴港上市进程——天味食品(603317.SH)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实现“A+H”两地上市。
把财务数据摊开来看,这家曾经靠菜谱式调料、火锅底料实现快速增长的企业,正在经历财务和运营等多方面的压力。今年以来,天味食品营收增速明显变慢,净利润出现下滑,并购带来的商誉也越“堆”越高。
值得关注的是,港股市场已聚集了海天味业、颐海国际、安井食品等多家调味品头部企业。在此背景下,天味食品此次赴港募资,面临着港股调味品赛道强敌环伺、自身核心竞争力待补强的现实考验。

新增经销商未能带动线下收入增长
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的天味食品,主营火锅调料、菜谱式调料、香肠腊肉调料等,旗下拥有“好人家”“大红袍”“天车”“天味食品餐饮高端定制”“拾翠坊”“加点滋味”六大品牌。
业绩方面,2022至2024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营收分别实现26.91亿元、31.49亿元和34.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84%、17.02%、10.41%;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3.42亿元、4.57亿元和6.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1%、33.65%、36.77%。
但进入2025年后形势转变,公司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
根据财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天味食品实现营收13.91亿元,同比下降5.24%;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下降23.01%。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4.11亿元,同比增长1.98%;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下降9.3%,仍未扭转净利润下滑态势。
天味食品的渠道也面临“失衡”风险:线上高歌猛进,但作为营收基本盘的线下却呈现回落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天味食品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60.27%,线下渠道收入却同比下滑10.35%,而线下渠道仍是天味食品的营收根基与核心竞争力所在——前三季度其线下营收约17.64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线下营收下降的同时,天味食品的经销商数量却从年初的3017家涨到三季度末的3278家,新增经销商未能有效转化为实际销量、带动线下收入增长。
实际上,天味食品与渠道经销商的关系在此前已显露裂痕。
去年11月,一份天味食品《关于禁止经销商经营相关竞品的通知》在网上流传。通知内容为,严禁经营“好人家”火锅底料系列的经销商同时经营和销售“千禾”品牌旗下火锅类产品,严禁经营“好人家”菜谱式调料系列的经销商同时经营和销售“吉香居”品牌旗下菜谱式复合调料类产品。
尽管公司方面回复媒体称上述通知不是公司名义发出去的,是其下属的一个零售事业部发出的,且没有经过后台的合规审核就发出,但这份“二选一”的通知彼时已引发渠道端不满。
商誉越“堆”越高
除渠道问题之外,天味食品核心品类主导地位突出。
根据三季度财报,菜谱式调料为天味食品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前三季度,菜谱式调料实现收入13.39亿元,同比增长5.26%,占当期营收的55.53%;火锅调料是天味食品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前三季度实现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59%,营收占比为33.44%;香肠腊肉调料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58亿元,同比减少27.87%,降幅接近三成。此外,天味食品的其他品类虽然增长很快,但体量太小,对整体营收贡献有限。
火锅底料算是天味食品众多产品中最为消费者所熟知的一类。2024年,公司火锅底料卖了12.65亿元,同比增速3.53%,目前看来,其作为营收“大户”之一,增速已然显出“疲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收入计,天味食品是中国第四大复合调味品公司,且是中国前五大复合调味品公司中收入增长最快的公司。
在招股书中,天味食品又细化了公司所在的可比较市场,按菜谱式调料及火锅调料分类,天味食品2024年收入占两大市场份额分别为9.7%及4.8%,分别是中国第一大菜谱式调料及中国第二大火锅调料公司。
不过,天味食品规模的快速扩张,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并购策略的持续推进。
2023年上半年,天味食品通过股权转让、增资入股的方式获得食萃食品55%的股权,投资金额3.62亿元。食萃食品主营餐饮调料,主要服务于连锁餐饮、特色餐饮等B端客户。
收购食萃食品后,2024年11月,天味食品再次出手,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加点滋味63.84%的股权。成立于2020年的加点滋味,主营复合调味品,旗下有小馆系列、轻食料理系列、风味汤底系列等品类。天味食品看中加点滋味,因该公司“擅长通过线上消费者洞察挖掘市场差异化需求”。
通过收购,天味食品实现了规模快速扩大,同时账面上的商誉却从2023年的2.9亿元增至2025年三季度末的4.45亿元。
从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食萃食品营业收入1.38亿元,净利润2366.48万元。同期,加点滋味营收1.33亿元,净利润708.11万元。这两家公司净利润合计约3074.59万元,占天味食品上半年净利润比例仅约16%。
“这种‘并购换规模’的模式如果仅仅是为追求短期财务指标,而未能有效实现协同效应和价值创造,其可持续性是存疑的。”资深企业管理专家、高级经济师董鹏认为,“高商誉背后潜藏着减值风险,一旦被收购公司的业绩未达预期,将直接导致商誉减值,侵蚀公司利润。”
分红仍在继续
天味食品的股权结构具有浓厚的“夫妻店”色彩,公司2007年成立时,创始人邓文及其妻子唐璐分别出资80%和20%。
至今,天味食品仍牢牢掌控在这对夫妻手中,两人合计持有公司约74.64%的投票权,股权高度集中。
根据招股书,现年57岁的邓文担任天味食品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唐璐则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资料显示,自2019年以来,邓文多次入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在2025年10月发布的《2025年胡润百富榜》中,邓文、唐璐夫妇以100亿元的财富位列榜单第718位。
招股书显示,公司于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宣派现金股息3770万元、2.43亿元、4.23亿元和5.85亿元,分红金额持续增长。作为公司大股东,邓文夫妇从分红中获益丰厚。
此外,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6月至2025年10月,邓文夫妇累计减持8次,合计减持约5816.51万股,套现金额约5.93亿元。
赴港IPO成为天味食品寻求突破的新尝试。招股书披露,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六大方向: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深化销售及经销网络、潜在投资与并购、供应链优化与数字化升级、产品研发创新,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但市场更关注赫然在列的“补充流动资金”,毕竟公司目前的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已显紧张。
2025年以来,天味食品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减少,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64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2.97亿元下降44.78%。
“未来3—5年复合调味品的增长引擎将从品类红利转向场景解决方案。头部企业的竞争焦点既不是简单的品类扩张,也不是盲目的全球化,而是基于消费场景的价值深耕。”在董鹏看来,当前行业正在从产品竞争升级为生态竞争,谁能围绕家庭厨房、餐饮标准化、特定人群等场景打造完整解决方案,谁就能赢得下一个增长周期。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