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锂电池回收“大军”再添新兵。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对山东鹏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万吨锂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再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受理公示,标志着总投资3亿元的锂电池回收项目正式启动审批程序。
大股东制造回收“一肩挑”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项目建设地位于淄博先创区高端装备中心及临淄经济开发区内,各项配套设施齐全。项目用地属于工业用地,总投资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300万元,项目新征土地85亩,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仓库、公用辅助设施及环保设施等,购进先进设备建设电池包拆解及梯次利用生产线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处理及回收再生利用4万吨废旧锂电池生产能力。

作为该项目的建设主体,山东鹏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注册地位于淄博高新区,是一家集资源再生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环保工程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股东为4名自然人,其中,石光同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5%。
值得一提的是,石光同还是山东鹏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淄博齐源蓄电池有限公司大股东。
山东鹏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4月,注册资本6800万元,业务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制造,石光同持股比例为40%;淄博齐源蓄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注册资本3000万元,石光同持股比例为48%,主业为铅蓄电池制造。
环境影响报告书认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80%就不能再用在车上,但这些退役下来容量低于80%的动力电池还有继续梯次利用的价值,重新梯级利用到其他对电池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包括供电基站以及路灯、低速电动车等的场合,它还可以被用作储能或者相关的场合;对不可梯级利用的电池提取其中有价值材料,将大大降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实际生产成本,更有利于废弃物资源节约化的发展方向。
山东鹏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4万吨锂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再生项目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解决锂电池随意报废造成的污染和浪费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地方税收,安置部分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业链条上有国企跨界进入
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已建成及在建的锂电池回收项目超10个(含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类型),覆盖临沂、泰安肥城、德州、淄博、济宁等主要城市,形成了“从回收网络到拆解再生”的全链条体系。
例如,位于肥城市的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20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项目今年已建成投产。
综观山东锂电池回收产业链条,不乏国企跨界进入的“身影”。
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全资控股企业德州德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和规范化利用项目”,总投资5亿元,正在推进中,预计建成后年处理10万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包,实现年梯次利用7.1万吨、回收碳酸锂1300吨。
由肥城城投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参股(持股比例4.76%)的山东华劲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在肥城市石横镇化工产业园区建设锂电池回收新材料项目。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注册资本1.05亿元,大股东为宁夏汉尧富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95.24%)。不过企查查信息显示,今年8月18日,该公司被肥城市人民法院列入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达64.95万元。

今年6月,聊城高新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跨界布局电池回收项目进行了环评公示。公示信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租赁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厂房内布设电池包拆解区、梯次利用组装区、原料贮存区、成品区等内容,形成年处理10万套退役车用动力锂电池包的规模。
聊城高新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实际控制人为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管理部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
锂电池回收项目“快上”,整合了电池生产、汽车制造、环保科技等多领域资源,让山东成为全国锂电池回收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