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创下今年月度增速新高。从产业看,第三产业用电量达16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如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8%。
这组数据折射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生产性服务业正以“电”为媒,带来经济增长的新可能。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提出“构建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政策工具箱精准滴灌产业生态”,到“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政策红利之下,生产性服务业用电占比提升,有望成为继制造业之后的第二增长极。
“生产性服务业现在占GDP的28%左右,要把它当作和制造业一样重要的实体经济,到2040年力争占GDP的40%,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11月23日,第十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举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当前,生产性服务业用电的这种结构性变化,为我们观察国内经济带来了新视角。前三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当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增速(46%)远超整体服务业增速,表明了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当充换电服务用电增速领跑全行业,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市场化爆发期。
站位山东来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今年9月印发《关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6个方面42项针对性推进举措,作为下半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提升发展服务业的具体抓手。其中,《若干措施》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点,将加大龙头骨干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年底前新培育认定30家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0家左右服务业创新中心,引领带动行业加快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的“领跑”,也是新质生产力成长的“晴雨表”。当每一度电都承载着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反映出我们的经济也迈入了“高质量增长”的新轨道。
未来,随着“十五五”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深化,生产性服务业有望在2035年贡献过半的GDP增量,为经济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