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赛迪科创Pre独角兽(2025)发布,山东共有2家企业入选,分别是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空间”)和烟台蓝纳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纳成”)。
据悉,赛迪科创Pre独角兽(2025)以中国式现代化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求为新起点,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方向,结合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规律、特征,旨在系统跟踪和挖掘具备高成长潜力、高科技创新硬实力,有较大潜力跃升为独角兽的企业。
“赛迪科创Pre独角兽”是指估值尚未达到10亿美元,目前不属于独角兽且未上市,具备高成长性,在3-5年内极有可能跃升为“独角兽”的创新型高成长科技企业。Pre独角兽作为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力量,对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助推我国形成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链成群,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东方空间:专注于运载火箭研发与发射服务
东方空间位于烟台海阳市,成立于2020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布向伟,注册资本为4051.72万元。主营业务太空运输,是一家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的设计制造公司。

据媒体报道,东方空间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融资总金额在17亿元左右。
2022年5月,其完成4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该轮融资用于“引力-1号”中型运载火箭研制和首飞,同时加快推进百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研制。
2024年1月,东方空间表示,已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融资用于“原力-85”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发与生产工作,加速“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研制。
2025年8月,东方空间获得数亿元B+轮融资,所融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引力二号”火箭的后续研发和生产。
9月11日,在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表示,“引力”系列中大型运载火箭是东方空间的“旗舰产品”,遵循“固液并存、循序渐进、有效迭代、系统创新”的研制思路,公司为该系列火箭设计了扩运力、可回收、航班化的“三步走”战略。
首型火箭“引力一号”于2024年1月11日从东方航天港登船,在烟台海阳海上首飞成功,成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国内民商最大火箭。比起目前国内主流火箭发射成本已降低30%—40%。
目前,“引力二号”大型液氧煤油火箭已完成方案设计,预计2025年底具备首飞条件,具有运载能力大、性价比高等特点。相比“引力一号”,“引力二号”的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至15吨(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可携带30颗500公斤重的卫星上天,同时将成本进一步降低至SpaceX水平,每公斤载荷低至2万元。
10月11日,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搭载的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蓝纳成:创新RDC的研发与商业化
蓝纳成2021年成立,总部同样位于烟台,注册资本9940.1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罗志刚。
从股权结构看,东诚药业(002675.SZ)是其大股东,持股比例为43.95%。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山东新动能、景林资本、深创投、前海方舟、烟台市国资委等;2025年7月,蓝纳成的投后估值约为32.9亿元。
2023年蓝纳成投资1.02亿元在“烟台蓝色药谷”建设了面积近650平方米,集靶向药物合成、放射性标记、临床前细胞及动物实验、分子影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实验室,标志着蓝纳成“分子筛选与转化医学关键核心技术平台”的落地,大大推动蓝纳成创新核药的研发进程。
公开资料显示,蓝纳成研发平台上拥有多款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白蛋白结合-伊文思蓝修饰”靶向核药,与普通小分子及多肽类似物相比,其显示出更好的肿瘤滞留时间和肿瘤吸收剂量,更有利于核素靶向治疗。
蓝纳成自成立以来,已经铺设了比较完备的核素诊疗管线,靶向药物涵盖小分子、多肽及抗体,产品涉及前列腺癌、实体瘤、脑胶质瘤、神经内分泌瘤等多个领域。
在2023年北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年会(Society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SNMMI)上,蓝纳成的核药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蓝纳成团队正冲刺放射性创新核药国际转化研究的前沿,并在全球核药开发及临床转化中崭露头角。
目前,蓝纳成已拥有多条全球首创/同类最佳管线,涉及4个靶点共10款“诊疗一体化”创新核药在中美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共计获得17项临床试验批件。
今年9月,蓝纳成寻求港股上市,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赛迪科创独角兽百强(2023)中,山东有3家企业上榜,分别是歌尔微电子、卡奥斯、特来电,这3家企业均来自青岛。赛迪科创独角兽是指成立时间控制在10年以内,必须获得过私募投资,最近一轮融资后的估值要达到10亿美元以上,同时企业尚未完成上市,主营业务聚焦于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领域等。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