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深秋,福建晋江赛事场馆内,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作为国内博士后领域顶级盛会,山东从全国角逐中脱颖而出,斩获3金5银11铜21优胜的佳绩,获奖项目占参赛总数的40.8%,用实力书写了齐鲁博士后群体的创新答卷。
这场赛事,既是山东博士后制度实施40年的“成果展示”,更是山东以赛聚才、以才兴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从1985年率先实施博士后制度,到如今在站博士后突破1万人、载体平台达1334个,山东正以赛事为纽带,将青年人才的创新动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赛事为媒:搭建创新舞台,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8006个项目、3.6万人同台竞技,总决赛获奖难度持续攀升,成为检验人才创新力的“试金石”。山东98个项目挺进总决赛,既是对我省博士后“硬核实力”的集中检验,更是齐鲁青年人才创新力的生动缩影。
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赛道,电芯(山东)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孙磊团队凭借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摘得金奖。“大赛聚焦产业痛点,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技术、对接资源的绝佳平台。”孙磊介绍,团队自主研发的定制化智慧能源SoC芯片,创新性集成通用计算核心与可重构硬件逻辑,打破传统硬件通信瓶颈。以“统一底座+弹性配置”的“披萨模式”,实现从芯片到模组的全链条定制化交付,既保障核心性能稳定,又能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迭代功能。这种敢于探索科研“无人区”、攻坚“从0到1”原始创新的精神,正是山东博士后群体的鲜明特质。
这份创新底气,源于山东对博士后工作的长期深耕。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省份,山东自2019年起便在全国率先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6年来累计吸引30多个国家的5500多个团队参赛,创造产值超130亿元,成长为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品牌。
赛事的吸引力,离不开实打实的政策支持。2025年山东省赛明确,人才招引赛给予最高36万元经费支持,创业赛金银奖初创项目落地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启动经费支持。金奖博士(后)项目负责人直接颁发“山东惠才卡”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服务,全周期政策支持为青年人才安心追梦保驾护航。
产研融合:打通转化链路,让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如何让实验室里的技术走出“象牙塔”,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现实生产力?山东以博士后赛事为桥梁,构建起“赛事选拔—技术对接—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青岛农业大学彭传涛副教授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从研究生阶段深耕靶向功能性后生元研发,到兼职创办青岛元达生物,他在博士后阶段完成了从小试、中试到大中试的全流程攻关。凭借省赛金奖、国赛银奖的优异成绩,项目不仅获得了资本青睐,更实现了产业化落地。
“我们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让莱阳不老莓焕发了新价值。”彭传涛介绍,团队开发的抗幽护胃、宠物用后生元等产品和原料,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
如果说赛事是成果转化的“催化剂”,那么揭榜领题赛则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连接器”。本届全国赛中,山东组织省内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发布揭榜项目61个,吸引了海内外105位博士、博士后揭榜,22个项目获奖,形成了一支攻坚核心技术的“青年军团”。
在威海长和光导科技有限公司,由宏安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李政凯副教授团队,凭借揭榜领题赛银奖成果,攻克了难加工合金材料“75μm至85μm直径、深径比超20”的微孔精密加工难题,通孔直径偏差控制在5μm以内,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现在这项技术已转化为示范产业链条,填补国内空白,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山东博士后群体累计实现1234项科研成果转化,授权或受理专利5120项,直接经济效益超535亿元。博士后赛事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政策筑巢:优化人才生态,打造逐梦齐鲁“成长沃土”
“选择山东,不仅因为这里有竞技的舞台,更因为有干事创业的土壤。”这是参赛博士后的共同心声。近年来,山东构建起“人员+平台+基金+项目”的全链条博士后政策体系,50余个配套文件覆盖人才“引、育、留、用、服”各个环节。
从博士后进站的科研启动金,到创业项目落地的孵化补贴;从开通博士后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再到人才安居的公寓保障,每一项政策都精准戳中了人才发展的“关键点”,为青年人才搭建起成长成才的“阶梯”。
依托优质的人才生态,山东博士后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40年来,博士后载体平台从4个增至1334个,累计招收博士后超2.2万人,2025年在站人数首次突破1万人。济南博士(后)国际创新创业园、青岛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等创业平台,已累计引进项目230余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9家、“专精特新”企业23家,累计税收超8000万元。
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也选择扎根齐鲁。2025年至今,山东新增海归博士后超320人,同比增长23%,“以赛聚才、以才建园、以园兴产”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大赛‘后半篇文章’,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表示,山东将以博士后工作为抓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赛事为桥,人才为核。当创新活力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当政策红利与成长土壤相得益彰,山东正以博士后赛事为翼,让越来越多青年人才的“创新梦”与齐鲁大地的“发展梦”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动能。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