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    原创    山东    公司    金融    山东国资    智库    鹰眼IPO    热点    好品山东    证券    消费    楼市
山东财经网 >> 导报原创
小米财报亮眼难阻股价“深蹲” 汽车及AI业务成最大亮点
来源:大众新闻·经济导报   加入时间:2025-11-21 10:27:50  

11月18日,小米集团(1810.HK,以下简称“小米”)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期内实现营收约1131.21亿元,连续4个季度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激增80.9%,创历史新高。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单季度收入飙升至290亿元,同比增长199.2%,并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经营盈利7亿元。

然而,亮眼业绩并未在资本市场获得良好回应。截至11月20日收盘,小米股价较财报发布前下跌7.5%,总市值蒸发1100亿港元,跌破万亿港元大关,与6月高点相比,市值已蒸发超过5300亿港元。

连续4个季度营收破千亿

小米三季度的营收再次落在“千亿线”之上。期内,公司营收约1131.21亿元,同比增长22.3%,虽环比略有放缓,但已连续四个季度站稳千亿关口。但相较营收的亮眼表现,更值得关注的是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公司期内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涨80.9%,净利率首次突破两位数至10.0%,较2024年同期的6.9%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达328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对于一家长期以“性价比”著称的公司而言,这样的盈利抬升速度,足以让外界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型。

拆解收入结构,智能手机仍然是小米最稳固的“现金牛”。财报显示,三季度该业务贡献收入460亿元,全球出货量达到4330万台,同比增长0.5%,实现连续九个季度同比增长。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至3.2亿台,小米以4340万台出货量占据14%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到“国补”退坡影响,小米中国区手机出货量同比微降1.7%至1000万台,但其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统计数据显示,小米17系列首月销量比上代增长约30%,其中Pro与Pro Max型号占比超过80%。在4000–6000元的中国大陆高端价位段,小米市占率攀升至18.9%,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增长略显乏力。该板块三季度收入为276亿元,同比增长5.6%,但增速为近三年同期最低,较2023年与2024年同期均下降约20个百分点。互联网服务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10.8%,虽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但仍远低于2024年同期约18%的增速水平。

随着传统业务增长渐趋平稳,投资者的关注焦点正愈发集中于那个承载着小米“第二曲线”梦想的板块——小米汽车。然而,这也意味着,一旦汽车故事出现杂音,市场对小米千亿规模持续性的信心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汽车及AI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

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成为财报最大亮点。数据显示,该分部期内收入290亿元,同比激增199%。其中,汽车收入283亿元,售后服务及汽车金融等业务收入也增至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亿元显著提升。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录得经营收益7亿元。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交付量与平均售价(ASP)的“双高”驱动。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突破26万辆,其中第三季度交付约10.88万辆,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时,得益于SU7 Ultra和YU7等高价值车型的交付占比提升,小米汽车ASP已攀升至26万元。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小米汽车预计将于本周完成全年35万辆的交付目标。值得注意的是,财报发布后,11月20日,小米官方宣布第50万辆整车正式下线,称其“标志着新起点的开始”。

至此,小米成为继理想、赛力斯、零跑之后,第四家实现单季度盈利的新势力车企——从2024年3月SU7正式上市到2025年第三季度盈利,小米仅用6个季度便完成了从单季度亏损18亿元到盈利7亿元的逆转,成为目前最快实现扭亏为盈的新势力品牌。然而,卢伟冰也对小米汽车未来盈利的可持续性发出预警,指出2026年汽车行业将面临购置税补贴减半、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汽车业务毛利率可能难以维持2025年的高位水平。

“汽车业务收益转正是一次‘会计意义上的上岸’。”山东隆湶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李富民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汽车工厂折旧年限长、电池价格随锂矿波动,下一季度若交付量走低或平均售价下滑,盈利极易回负。“目前小米汽车的增长模式仍属‘交付驱动’,尚未形成软件与服务的递延收入池,健康度只能说‘刚脱离危险区’,离稳态盈利还有很长的验证期。”李富民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5年6月股价阶段性见顶以来,公司接连陷入多起负面舆情,从“碳纤维前舱盖货不对板”的产品争议,到“倒车刹车失灵”“车机系统锁马力”及“车辆事故起火”等等,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屡遭质疑。经济导报记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中查询发现,截至11月20日,包含“小米汽车”关键词的投诉达2199条,问题涵盖车身开裂、车机故障、订单延迟、退定金纠纷等。

面对持续的信任危机,小米创始人雷军于11月16日两小时内连发三条微博,回应此前“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等相关争议。他转发2023年底至2024年初的旧微博截图,其中强调“小米汽车采用最严苛的安全标准”“安全高于一切”,并提出“好看是第一位的”与“安全是基础和前提”是否矛盾的反问。有公关行业人士向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认为,传统的“性价比”话术在汽车这一高安全、高信任门槛的行业中已显乏力,雷军此次回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米在危机公关中的被动处境。“尽管财报数据验证了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但负面舆情的持续扩散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进而对后续交付量和盈利能力构成潜在压力。”该公关行业人士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股价“意外”深蹲

尽管业绩表现强劲,但这份财报却未能提振市场信心。财报发布次日,公司股价下跌4.81%,收于38.22港元,总市值降至1.01万亿港元,较财报发布前一日的1.09万亿港元市值缩水约7.3%。11月20日,小米股价继续走低,截至收盘,股价报37.70港元,较财报发布前的40.78港元累计跌幅达7.5%,总市值也跌破万亿港元大关至0.98万亿港元。相较今年6月27日创下61.45港元历史高点,其股价在五个月内累计跌幅已超过38%,市值蒸发逾530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集团整体营收保持增长,但作为基本盘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1%,ASP下降 3.6%,毛利率也从11.7%降至11.1%。卢伟冰坦言,全球供应链正经历新一轮原材料上涨周期,尤其是AI引发的HBM(高带宽内存)需求激增导致内存价格上涨,且这一周期可能持续至2027年新增产能释放,预计2026年手机市场压力将远大于2025年,产品零售价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有市场人士向经济导报记者分析时指出,核心业务的疲软让投资者对集团长期增长动力产生疑虑,叠加恒生科技指数持续走弱、科技板块资金撤离的市场环境,小米股价难以独善其身。

而公司公关体系的人事变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小米战略走向的不确定性。近日有消息称,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转岗,不再负责小米的公关事务;另有消息称,近期多位科技公司的公关一号位参与了小米公关一号位的面试,预计很快会有新的人选。不过,针对相关消息,小米官方尚未进行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恰逢公司汽车业务负面舆情发酵、公司需要强化沟通的关键时期。有公关行业人士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作为负责集团品牌形象和舆情应对的核心人物,王化的转岗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小米对外宣传策略的调整。市场担忧短期内小米应对舆情的能力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汽车业务仍处于市场培育期、品牌口碑较为敏感的阶段,公关体系的不稳定可能成为业绩兑现的潜在风险点。

此外,机构评级的下调也对股价带来了一定影响。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财报发布后的两日内,中金、摩根、汇丰等5家主要机构集中下调目标价,平均下调幅度达12.1%。经济导报记者调研发现,机构的谨慎态度主要源于对手机业务承压、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判断,认为当前估值已充分反映了汽车业务盈利的利好,而未来增长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估值中枢下移。

此外,Wind数据显示,财报发布前两周内,小米获南向资金净买入金额86.43亿元,在大型科技股中排列首位。且最近一月做空资金流入额合计达781.05亿元,显著高于机构654.55亿元的净流入额。有市场人士分析,在机构评级集体下调背景下,空头力量显著布局,对冲南向资金逆势抄底,会进一步放大股价日内波动率。

雷军曾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如今,其能否穿越周期逆风高飞,在技术硬实力与信任软实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市场仍在观望。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石潇懿)




编辑:付建

[山东财经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敬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违者必究!。凡本网注明来源非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新闻推荐
 
·> 聚焦主责主业 ,山东省属国企清退65户非主业企业,
·> 补贴6.4亿实现盈利,岚图汽车真的赚钱了吗
·> 山东这家上市公司20cm涨停后撇清 “核概念”,疑与 “蛇吞象” 收购有关
·> 通过港交所聆讯!八马茶业“礼盒经济学”将迎大考
·> 毛利率90%的企查查,职工薪酬行业“倒数”?
·> 用友网络被暂停军采,王文京控股其他企业被同步暂停
·> 贵金属集体狂飙!年内已有4只黄金股翻倍,涨幅最高的是山东这家企业
·> 山东这只年涨500%大牛股又现“20cm”涨停,发生了什么?
Copyright @ 山东财经网   地址:济南市泺源大街2号 大众传媒大厦F24

邮编:250014    电子邮箱:sdenews@126.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5182043号-1 公安备案号:鲁公网安备370100020002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20027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5196503 邮箱:sde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