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山东中新钠能新材料产业有限公司(下称“中新钠能”)在德州禹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一期项目,总投资额为10亿元,规划产能2.5万吨。这标志着该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迈出战略性一步,将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中新钠能官微信息显示,中新钠能此次规划的一期项目,是总规模2.5万吨硬碳负极材料产能布局的先行工程,选址于禹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振兴大道南延西侧,占地136.57 亩,建设8.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同步新建5条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自动生产线及1条研发中试线,达产后可年产2.5万吨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
当前,锂电上游锂资源价格波动剧烈,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凸显,而钠离子电池以地壳丰度达2.3%的钠为核心原料,成本较锂电池降低30%—50%,且在快充性能、高低温适应性(-30℃仍保持81%能量率)和安全性上更具优势,成为破解锂电产业锂资源依赖的关键路径。
从产业价值维度看,该项目不仅将填补区域高端硬碳负极材料生产空白,更将构建 “原料供应—生产制造—下游应用” 的产业链联动格局。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将充分依托禹城优越的交通区位(京沪高铁、青银高速等交通干线交会,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70公里)、完善的产业配套与充足的要素保障,实现原材料高效集散与产品快速配送;投产后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超11亿元,上缴税收超1.9亿元,同时带动上下游化工、装备制造、物流运输等产业协同发展,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区域布局看,禹城国家高新区具备交通便利与新能源产业链日益完善的优势,有助于项目降低物流成本,形成产业集群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化工、装备制造、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据悉,在项目推进方面,今年6月,该项目已完成备案工作;9月,公司发布了工程总承包(EPC)招标计划公告。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以6.06亿元报价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企查查信息显示,中新钠能成立于2025年4月,法定代表人任宪峰,注册资本为1亿元,业务范围涵盖材料制造、技术研发、储能服务等多个领域。股权穿透显示,北京中城新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恺碳(青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各持股74%、26%。
其中,北京中城新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9月由中城新投(山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更名而来,注册地也由日照市东港区变更为北京市平谷区。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具有国资背景,实际控制人为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国资局。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