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由山东省商务厅(山东自贸办)主办的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对接会(下称“对接会”)在济南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成员、新疆等重点联动省(区)的商务主管部门、经济功能区、企业代表及省内外智库专家共襄盛举,通过主题对接、产业洽谈、实地考察三位一体的议程架构,共同打造推动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开放融通的高能级平台。
此次对接会得到了各方的热烈响应,8个省(区)的政府、协会、业内专家、企业等220余位嘉宾参加,自贸试验区开放合作、联动创新的巨大潜力展露无疑!
自贸区企业迎来发展新动能
“我们已在黄河流域及全国各类产业园区服务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积累了近百项实践案例!”青岛城市大脑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邰鑫月如是说。
青岛城市大脑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系统服务、智能控制系统集成、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一家在青岛自贸片区培育成长起来的数智化服务企业。此次参加对接会,邰鑫月表示希望为全国的产业园区转型注入智慧动能,未来也将持续与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助力提升区域营商环境,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无独有偶,山东兰华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近几年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该公司总经理蔺天一表示,依托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高能级开放平台,公司在“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打造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中心、跨境电商“前店后仓”创新模式发展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与各地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共同推动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说。
自贸试验区联动为什么能为企业带来发展新动能?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表示,自贸区建设将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同时强调优化开放布局,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通过联动创新助力区域产业进步。
崔卫杰还认为,未来各自贸试验区首先将推动自贸区之间及与非自贸区的联通创新,并以高水平规则建设扩大开放,最终推进人员物品的进出便利化。其次,自贸试验区将结合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围绕产业环节延伸,突破产业发展难点。最后,各自贸试验区还将通过园区层面深度合作,推动跨国产业互联,打造新开放平台。

为了进一步完善开放平台建设,此次对接会还举办了企业洽谈环节,活动聚焦生物医药、物流、新能源、农业与算力等重点产业,组织了50余家企业的百余次“一对一”洽谈。还同步开展的实地考察活动,组织与会代表走进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有效促成了跨区域产业协作意向的萌芽。
多个自贸试验区深化联动
时间退回到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高水平高标准推进沿黄相关省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
山东是黄河流域的“龙头”和“河海交汇区”,也一直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作为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举措之一,山东于2022年8月倡议成立了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据了解,联盟成员包括山东、河南、四川、陕西4省自贸试验区12个片区及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5省(自治区)15个经济功能区,联盟旨在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促进黄河流域9省(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区域协同合作,并且发布了社会信用、审批服务、知识产权、物流运输“四个一体化”合作机制。
此次对接会上,山东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熊云泽在致辞中提到,山东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为改革试验,为发展试航,为开放试压。未来,山东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兄弟省(区)的制度协同与经验互鉴,共筑“制度创新共同体”,共织“物流贸易一张网”,共绘“开放合作同心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更加务实的举措,全面深化联动创新合作,努力在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中展现更多山东担当、贡献更多山东力量。
四川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四川自贸办专职副主任吴舸则在致辞中谈到,近年来,黄河流域自贸联盟各成员单位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因地制宜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服务国家战略注入自贸动能,在深化改革创新、公共信用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联动合作,区域协同作用不断增强,试制度、促开放、谋发展的自贸优势,加速显现。
此外,山东建筑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分享了《自贸试验区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课题成果,从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层面为区域协作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山东省商务厅规划指导处副处长王婵表示,下一步,山东将以此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平台纽带作用,与兄弟省区们一起,强化联动创新示范引领,推动更多实实在在的合作落地,为更好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贡献更多自贸力量。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杜杨)

|